议尚双根老师县级公开课——《有机化学推断——三定法》.doc
-
资源ID:2109077
资源大小:49.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课堂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议尚双根老师县级公开课——《有机化学推断——三定法》.doc
议尚双根老师县级公开课有机化学推断三定法苍南中学 郑益哈 尚双根老师的本节公开课有机化学推断三定法,是二轮复习过程中针对新课程高考理综试题28题(原高考29题)有机综合试题的解题方法及策略的指导课。其独到的解题方法与策略指导以及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给全体学生和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听课感受。 一、对本节课的整体感受: 1教学目的非常清晰:是在全面复习了有机化学知识后,对有机综合试题的解题方法指导课,这种专题指导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高考有机试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快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以强化解题技巧和方法,形成和提升解题能力,其复习思路是清晰的,因为它扣准了考纲的要求,也符合高考后阶段复习学生的实际。其最终目的实现了“三定会定,一切搞定”的设想。 2课堂结构非常清楚:先是通过解读“考试说明”引课,让学生认识高考有机考试范围和知识要点,然后通过例题1分析,小结有机推断的策略与方法“三定法”定性、定量、定位,即有什么官能团、几个官能团、官能团连接的位置;接着通过题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通过题3进行练习巩固,体现“三定法”的有效性。整节课思路非常明了,很好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认识和应用“三定法”。 3师生互动非常活跃:本节课尚老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选试题,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中,善于启发鼓励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积极营造民主、和谐、互助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自主学习意识较强,老师的点评与鼓励很及时,火候把握很适宜。 4从教、学方式的处理看:尚老师能针对二轮复习时间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小专题进行复习,本节课尚老师在课前还设计学案,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的使用适时、适度,对本节学案导学式的复习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5从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看: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初步了解有机综合试题的解题方法三定法;学生在通过题1老师的方法传授与示范解题、题2参与问题解决及题3的有效训练后,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解题能力;同时在尚老师课堂适时点拨下,学生一定程度上也注重了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的培养。 当然本节课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尚老师把有机综合试题的解题策略与方法归纳为“三定法”定性、定量、定位,并提出“三定不定,肯定不行”的见解,这是尚老师独创的。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在二轮复习阶段,针对高考试题的题型特点,对学生指导解题方法及策略,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但听了整节课后发现所谓的三定法:定性、定量、定位,实际上就是从反应的条件、官能团的特征性质入手定性,从反应的量的关系、不饱和度等入手定量,从有序思维推断入手确定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定位。要用“三定法”去解决有机综合试题,关键还是在于熟练应用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特点与性质。在高考复习最后冲刺阶段,让学生再去接受一种看似“全新”的解题方法,并把它熟练掌握和运用,我觉得不可取。更何况,真正解题时是要把这“三定”融为一体才行。我想针对高考题型特点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指导是不是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寻找突破口上,比如有机综合试题的快速寻找突破口上有:(1)从反应条件联想反应类型,(2)从有机物的特征性质联想官能团,(3)从分子的组成及不饱和度联想官能团,(4)从新信息、新情景联想等等,并加以归纳、熟练掌握,通过这种方法指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提升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高考后阶段应将此方法通俗化,“三定法”可以通过讲座让学生自愿参加。 2本节课虽然师生互动非常活跃,学生也初步了解有机综合试题的方法三定法;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于新鲜:在高中最后阶段,遇到如此风趣的“新老师”上课,应用的从没听过的新方法,并且老师讲得活灵活现,头头是道。但课堂实效性还值得质疑,因为尚老师自己都无法灵活应用“三定法”这一“全新”的方法,更何况学生。最后题3的设计是进行练习巩固的,以体现“三定法”的有效性,然而在有机物A(C6H8O7)结构简式的推断过程中,尚老师就不能灵活应用“定位”的原则,而是根据学生写出的x结构中选出了一个正确结构简式,再对应(2)中信息认为是对的,不能体现“定位”思维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实际上A的结构是可以通过“定位”思维加以推导的。可见“三定法”对尚老师本身而言,还不是一种成熟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有待于进一步的思维完善和成熟。 以上仅为个人粗浅的想法,有不到之处请多多包涵。 (此课系本名师工作室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的一节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