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堂库! | 帮助中心 海量教育资源在线共享平台,权威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课堂库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堂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2109142       资源大小:719.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课堂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3课堂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崩溃B. 铁犁牛耕的应用C. 井田制瓦解D. 土地私有制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千耦其耘”“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促进小农经济的产生,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与分封制的崩溃没有关系,A项错误;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材料所述集体耕作逐渐发展到个体农耕的结果,不是材料内容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2.在汉语中,“鼎”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追溯到A. 商周时期B. 春秋时期C. 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A【解析】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鼎”在当时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因此“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商周时期。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至少应追溯到”的要求,排除B、C、D项。3.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并规定,“日出为市,日落闭市。”南宋都城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夜市繁荣。由此可知,南宋时期A. 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B.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 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D. 南方的工商业市镇兴盛【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商业遍布城中各处,并不受时间的限制,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是否受到官府监管的问题,排除A项;政策的政策并没有变化,排除C;材料没有南北方的比较,排除D。4.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商人群体是A. 粤商和徽商B. 台商和港商C. 徽商和晋商D. 闽商和粤商【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限定信息“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以徽商、晋商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故答案为C项。AD项,粤商、闽商不符合“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排除;B项,台商和港商不是明清时期的商帮的代表,排除。5.明朝中叶以后,缙绅地主迅速崛起。他们凭借政治特权,大肆兼并耕地,造成“子粒不归于公廪”。这一现象A. 壮大了自耕农的队伍B. 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D. 影响了政府财政收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缙绅地主迅速崛起,利用特权,导致地租没有收归国库,故D符合题意;土地兼并造成自耕农大量破产,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商品买卖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6.清朝统治者认为:“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 重农抑商B. 海禁政策C. 闭关锁国D. 重视商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材料强调了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而工商业是“末业”,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A项正确;海禁政策应主要强调限制中国与外界的联系,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海禁政策,B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也主要限制中国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闭关锁国政策,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体现重视商业的信息,D项错误。7.“1492年受西班牙女王派遣,他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材料中的“他”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可知,受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有哥伦布和麦哲伦,材料“他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可知,该航海家目的地是印度等地,说明材料内容中的“他”是哥伦布,西班牙女王派遣他远航的主要目的是从东方掠夺黄金和财富,C项正确;迪亚士为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于1488年春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A项错误;达·伽马开辟西欧直达印度海路的葡萄牙航海家,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1519-1521年率领船队完成环航地球,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D项错误。8.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另外,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此地是A. 阿姆斯特丹B. 伦敦C. 威尼斯D. 巴黎【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是荷兰,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是阿姆斯特丹,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A。9.据统计,英国在1700年至1851年,制成品在进口商品中的比例从28.4%下降到4.9%,原料从45%上升到58.2%,1831年曾高达70.4%,食品从26.6%上升到36.9%.英国进口商品结构出现如此变化主要是因为A. 工业革命开展带来的客观影响B. 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更多的原料C. 工业制成品国内市场日益饱和D. 圈地运动造成农业生产持续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从1700年到1861年,英国原材料和食品进口比例上升,制成品进口比例下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故选A项;此时的英国已经渡过了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的阶段,故排除BD项;国内市场日益饱和的结论无从体现,故排除C项。10.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由1870年的23%上升为38%,在世界工业中独占鳌头。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美国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世界贸易中心的建立C. 海外殖民掠夺的进行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因此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比重上升的主要和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A选项排除。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美国,B选项排除。美国并非依靠海外殖民扩张崛起的,C选项排除。11.18431860年全国出口的茶叶,1843年为132958担,1853年为788127担,1860年达到910638担。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A. 日益卷入国际市场B.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C. 农产品日趋商品化D. 茶叶产量急剧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到1860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是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伴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而茶叶需求量日增,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18431860年全国出口的茶叶量,这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无关,并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于19世纪60年代兴起,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茶叶不断对外销售,导致了产品商品化,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茶叶出口量,没有体现茶叶产量急剧增加,同时,这也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2.如图为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股票右侧记载:开平矿务局,为给股票事案奉: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俟见煤之后,所得余利按股均分”据此可知,开平矿务局A. 在经营方式上具有近代特征B. 转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 推动了中国引进外资的步伐D. 实践了晚晴政府自强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俟见煤之后,所得余利按股均分”,可见开平矿务局发行股票股银,体现了西方股份制经营方式的特征,故A符合题意;开平矿务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并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B不符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开平矿务局面向世界发行股票,故C不符合题意;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纷纷倒闭。该时期最可能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D. 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通货急剧膨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统治后期,国共内战爆发,国民党大量发行法币,通货急剧膨胀,美国加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加之官僚资本的不断膨胀,使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故D项正确。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故排除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家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排除B。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受到破坏,大量工厂内迁,题干现象并不符合此阶段国内经济发展特征,故排除C。14.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A.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B. 大跃进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三年自然灾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体现了不切实际、浮夸风的现象,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大跃进运动中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修改指标,出现虚报现象并提出了“赶超英美”的口号,因此这一判断导致了大跃进运动,B项正确;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是在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所述毛泽东判断基本上成了大跃进的指导思想,从而提出了一系列高指标,加快了工业建设的速度,因此材料中的判断导致了大跃进运动,而不是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错误;三年自然灾害发生于1959-1961年,并且三年自然灾害由自然灾害及党内一系列政策措施导致,而不是由材料中判断导致,D项错误。15.1979年,粮食部下发通知,允许国有粮食部门按市场价格经营部分粮油,并放开粮食集贸市场。除政府直接控制的粮食价格外,出现了基本上由供求双方直接形成的价格。这反映出当时A. 农村经济改革全面展开B. 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C. 粮食短缺问题已经解决D. 国家经济体制有所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允许国有粮食部门按市场价格经营部分粮油,并放开粮食集贸市场”“ 基本上由供求双方直接形成的价格”可知,反映了在1979年,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计划体制下,实行粮食配给和统购统销的政策,放开粮贸市场,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国家对粮食配给和统购统销的政策的调整,没有涉及到农村经济改革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国家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而不是开始关注民生幸福,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对粮食配给和统购统销的政策的调整,没有涉及粮食短期问题,故C项与材料不符。16.1950年我国进出口额刚刚超过10亿美元,2008年达到25616亿美元,增长了2000倍,成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第二大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 对外开放政策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

注意事项

本文(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课堂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课堂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ketangku.com/h-4.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tag聚合

copyright@ 2010-2023 课堂库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2010613号-12

课堂库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此处了解版权投诉,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