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语文5月考前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安徽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语文5月考前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语文5月考前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课堂库上搜索。
1、课堂库,海量学习资源在线免费预览,权威教育在线门户网站。安徽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语文5月考前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分唐宋,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面对唐诗,宋人一方面想尽力摆脱唐人影响,构建起新的诗歌模式;另一方面,又在被动甚至主动接受唐诗影响,在唐诗中寻找创作源泉和灵感,甚至寻找诗歌革新的依据或动力。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晚唐体”是宋诗发展过程中,最能体现宋人这种心态的诗歌流派,同时也是“江西诗派”之外,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因此,
2、“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晚唐体”是宋代诗坛的独特存在,盛行于宋初与南宋中晚期,在诗坛的历史使命前后不同。“晚唐体”诗人多为隐士、僧侣或具有强烈隐逸倾向的中下层士人,在现实社会中属于边缘化群体。学术界一般认为,“晚唐体”诗歌宗奉贾岛、姚合。宋初“晚唐体”的盛行是历史惯性,是晚唐五代风气在宋代的自然延续,“晚唐体”诗人“九僧”与寇准、钱惟演等当时诗坛、政坛的重要人物和士大夫阶层都有诗歌酬唱活动。南宋“晚唐体”是在“江西派”与理学诗统治诗坛,而“江西派”陷于“杂博者堆对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困境之时,在叶适支持下,由“永嘉四灵”的倡导和实践而逐步为诗坛所接受,尤
3、其在“江湖诗人”中产生较大影响。其历史使命是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因此,南宋人对“晚唐体”的态度因其诗学立场而有所不同。可见,“晚唐体”既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宋诗”形成、发展的基础与变革推手,研究“晚唐体”实际就是研究整个宋代诗歌发展史。从诗歌风格类型看,“晚唐体”属于清瘦型诗歌,与之相对的是富贵型诗歌,深入研究“晚唐体”,能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开辟新思路。从现有材料看,富贵型诗歌早在先秦即已出现,诗经中的很多篇章,其意象、辞藻皆带富贵气。而清瘦型诗歌大致是从六朝以来隐逸之士全面介入诗歌创作开始逐步生成,如陶渊明有会而作咏贫士诸作,无论意境还是语辞,皆有清淡寒蹙之意。在唐代,尤其是
4、中晚唐开始初步形成清瘦与富贵两类诗歌对立互补的格局。清瘦之诗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开始,一路经大历十才子,到姚贾及李洞、杜荀鹤、喻凫、许浑、许棠、郑巢、周贺、周朴等中晚唐宗贾诗人,格局越来越逼仄,景物越来越细碎,意象营造和风格追求越来越走向清淡和寒瘦,甚至枯寂。富贵之诗从李白开始,经李贺、韩愈、李商隐、杜牧、韩偓等一路向前,虽路径不同,但或辞藻丰赡,或意境瑰丽,总体带有较为明显的富丽之气。进入宋代,“西昆体”承商隐衣钵,“江西诗派”“脱胎换骨”之法亦使诗歌辞藻丰赡,而显学问之富丽,“晚唐体”则意境和语辞皆清冷寒瘦,“吟边莫问红尘事,只住茅茨亦自清”(薛嵎闲居言怀),“稍觉道心胜,渐至诗脾清”(
5、罗与之玉梁道中杂咏),“斜阳照孤影,诗骨瘦崚嶒”(戴复古山中少憩)。可见作为清瘦型诗歌的代表,“晚唐体”本身也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漫长的发展脉络,而且在唐宋两代基本与富贵型诗歌各占诗坛半壁江山,前赴后继,互相补充。(摘编自王胜明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宋人严羽认为,宋诗崇尚讲理,但有不注重营造意境之美的毛病,唐诗正好与之相反。B. “晚唐体”诗清寒,盛行于宋代,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使命,宋人对它的态度并不同。C. “江西诗派”在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南宋曾陷入困境,“脱胎换骨”法使辞藻丰赡。D. 和清瘦型诗相比,富贵型诗出现得较早,成就也
6、较大,整体带有富贵气,更受诗人喜爱。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历史使命和风格类型两个维度论述了“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B. 文章引用大量的诗论和诗例,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展示“晚唐体”的风貌。C. 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模式,条理清晰地展示了自己的论证思路。D. 第四段交代“晚唐体”深入研究的意义后梳理了清瘦型诗和富贵型诗的大致脉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但是,在面对唐诗时,宋人的态度实际上是矛盾的。B. “晚唐体”的研究之所以有很大价值和意义,就是因为它是宋代“江西诗派”之外成就和
7、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C. 南宋“晚唐体”虽然承担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的历史使命,但“江西诗派”对它应该是持反对的态度。D. 清瘦诗的格局日益逼仄,景物日益细碎,意象营造和风格追求日益清淡和寒瘦,甚至枯寂,成就可能越来越低。【答案】1. C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唐诗正好与之相反”的观点表述错误,原文说“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
8、而理在其中。”可见唐人既重视意境又有理性。B.“盛行于宋代”扩大了范围,原文是“盛行于宋初与南宋中晚期”。D.“成就也较大”“更受诗人喜爱”无中生有。故选C。【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B项“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展示晚唐体的风貌错误,文中引用很多,这一论断不能概括所有引用的作用。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师大附中 2019 届高三 语文 月考 适应性 检测 试题 解析 试题试卷 教案 学案 课件 素材 成套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