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docx
-
资源ID:2299040
资源大小:736.8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课堂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docx
高三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两大类。泥质红陶的器形主要为较精致的钵碗盆类,其纹饰与仰韶文化类似;夹砂灰陶多为大口、深腹、平底、外表粗糙、吸热效率较高的罐类。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红山文化A.长途商贸的范围 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C.食物的加工技术 D.阶级分化的发展程度2.依据周礼,国内德高望重的老者会被招入官学加以奉养,这些在官学中养老的老者被称为“三老五更”,礼制要求“天子父事(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三老,兄事五更”。这表明周代礼制A.限制了周天子权威 B.以儒学为指导思想C.注重发扬公序良俗 D.具有社会救济功能3.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百官在每年年尾会获得一笔“腊赐”(类似“年终奖”),其中大将军、三公能得到钱20万(一说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几乎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官俸。这一做法易导致A.世家大族势力膨胀 B.高官贵胄贪腐成风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 D.阶级矛盾走向激化4.下表所示为东晋南朝时有关书法的部分论述。由此可知,当时书法的发展趋势为论述出处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曹魏书法家)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东晋王羲之书论王僧虔(南朝初年书法家)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A.由注重实用到追求艺术性 B.由强调统一到走向多元化C.由全国普及到家族化传承 D.由推崇法家到受儒学浸染5.武则天自天授三年(692年)起赐新任命的都督、刺史(地方军政长官)以绣袍,上绣山形,周围绣有“德政惟明,职令思平。清慎忠勤,荣进躬亲”等文字;两年后,赠袍行为推广到所有新任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其袍文仍各有训诫”。武则天此举旨在A.强化监察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C.重塑政治秩序 D.打击李唐宗室6.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 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 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7.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朱棣亲赴南京奉天门主持典礼,迎接“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一带)使臣。典礼上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翰林学士沈度应诏写下瑞应麒麟颂,后以工笔小楷抄在宫廷画匠所绘的麒麟画像上;大臣夏元吉也为此撰写了一篇麒麟赋。材料可用于说明A.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 B.中非贸易的源远流长 C.明初专制帝王的昏庸 D.郑和远航的政治动机8.明朝末年,陈洪绶为接济生活困顿的朋友,将历时4个月创作的40幅水浒人物画相赠;收购此画的收藏家将其刻制成版印刷,以作为传统纸牌游戏叶子戏的筹码,即水浒叶子(右图所示为其中“燕青”和“李逵”的形象)。这反映出当时A.人物画是绘画的主流 B.印刷技术取得了突破C.社会上流行拜金思潮 D.市民文化颇具影响力9.184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强迫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并划定了英国人居留地,这就是“租界”的前身,其后美、法两国竞相效法。列强通过在居留地移植自身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逐步消解了中国政府的行政、司法干预权,吸引大批鸦片贩子、投机商等蜂拥而至。这反映出,上海租界的形成A.为列强提供了资本输出平台 B.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产物C.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推动了中国基层治理近代化10.随着电报在晚清时传入中国,中文报刊开始发行新闻号外,报刊的时效性得以大大提高;电讯作者往往须用最精练的文字传递人们最想了解的信息,这大大遏制了新闻的文学化倾向。由此可知,电报传入中国A.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密切了国人的日常交流C.增强了时事的传播力度 D.促进了教育的深度普及11.1912年2月14日,革命派占绝对优势的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开票时计得28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其决议称:“前经各省代表指定临时政府地点于南京者,因当时大江以北尚在清军范围内。今情势既异,自应因时制宜,定政府地点于北京。”决议中“今情势既异”指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B.革命派内部分裂非常严重C.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结束 D.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12.一位近代学者就某次武汉之行回忆道:“最触目之点有二:其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按户悬挂,(若)布旗不备,以纸代之;其二,政治口号之多超于国内各香烟公司广告之上,譬曰一切权力属于党巩固革命联合战线此外有省党部、市党部、工会、学生会各编制标语。”这段回忆可用于研究A.国民革命时期的宣传攻势 B.武昌起义胜利的庆祝活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D.国共两党合作的民意基础13.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成立的北平市戏曲审查委员会有权对该市所有的戏曲剧本及演出形式进行审查。如某新戏中出现的大力神、四云童等神话元素因有违“科学”而被要求删去,名将薛丁山的妾室在演出时也被要求作为普通女将出场。戏曲审查委员会的这些活动客观上A.宣传了国民党党义党规 B.助推了社会风气近代化C.加速了新文化运动转向 D.限制了马克思主义传播14.下表所示为解放战争期间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部分文件精神汇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时间文件土地政策1946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采取比较缓和的、以清算为主的方式将地主多余的土地归还给农民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重点强调“群众路线”和“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以求在全国迅速、彻底地完成土地改革1948年2月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不能性急,应该以当地环境和农民群众的觉悟程度以及领导层的强弱来决定土地改革工作进行的速度A.逐渐放弃“耕者有其田”原则 B.立足形势变化调整土地政策C.对地主阶级的态度愈发强硬 D.依托工农联盟巩固革命成果15.下图所示为1952年第11期人民画报上刊载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生产车间的俯瞰景象。该厂于1952年10月1日起正式投入生产,为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亚麻纺织企业。该厂的建成投产A.旨在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B.推动了经济体制的转型C.奠定了重工业发展基础 D.得益于苏联的大力援助16.20世纪70年代初,金钱报酬被谴责为资本主义余孽,罕有领导干部敢将其作为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的手段。1977年8月,大部分工人的工资实现了上调;1978年5月,奖金和计件工资再次回到工人的薪资体系中。这反映了A.经济管理的有益探索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C.干部制度的拨乱反正 D.思想解放的快速推进17.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记载,某地居民每年只等待大河水涨,灌满沟渠田畴;水退后,他们随即播种,便可获得丰收那里的居民只要把蚊帐拿到池塘里捞一捞,便有吃不完的鱼虾。在此基础上,该地居民A.传承了洪水与方舟的传说 B.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C.建立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D.编订了人类最早的成文法典18.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大批华人移居南洋,同时也带去了汉字文化。虽然由官方派出的“遣唐使”时断时续,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中国之间的人口迁移从未间断。这可用于解释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政治目的 B.古代东亚、东南亚文化的相关性C.海外华侨群体形成的历史渊源 D.倭寇影响海外贸易发展的缘由19.有学者研究指出,在14、15世纪的欧洲,大师们在自我设计和奋斗时,也专注于跻身上层社会去追求金钱荣誉,如“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一生都在为诗人桂冠和宫廷显位而奔波劳碌。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经济兴衰决定个人荣辱 B.人文主义思想源远流长C.新教伦理鼓励发财致富 D.文艺复兴脱离社会大众20.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书中汇集了他从大约1760年起研究经济问题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他观察并思考国民财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决定一个国家贫富的原因是什么,并将“劳动”作为他的答案。亚当·斯密的研究A.有助于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B.揭示了工业革命的制度前提C.套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D.为殖民掠夺提供了合理辩护21.1845年,某国元首宣称:“只有本大陆的人民有权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如果他们中的某一部分组成一个独立国家而建议要和我们的联邦合并时,这将是由他们和我们来决定而毋庸任何外国插手的一个问题。”这段讲话出台的背景最可能是A.普鲁士实现了德国统一 B.亚洲资产阶级开始觉醒C.拉美国家纷纷取得独立 D.列强势力深入非洲腹地22.下图所示为一名海军士兵在1920年致列宁的一封信中的部分内容。对此,列宁在今年3月的一个月内,除给工人发了5磅面粉和3盒火柴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市场价格高得惊人:面粉每普特15000卢布,土豆每俄斗1600卢布。工人所得仅800卢布,而且还得有买各种零碎物品的扣除人逢饥饿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所有人都有一个新口号:“不管是什么政权,只要给面包就行!”A.改善工人待遇以推进工业化 B.积极探索社会主义过渡路径C.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3.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不断向外扩张,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处境有所改善。同时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日渐壮大。这可用于说明A.两极格局已经无法维持 B.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C.中美关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