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大方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资源ID:2299055
资源大小:71.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课堂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注: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词为必答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词卡上;2. 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词卡上,写在试卷上的无效;3.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己保留。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作品。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先说“理”到底是什么。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儒者多讲“理”,少讲“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他重情,但不废理。他的小说中内证分明,不难列举。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这是非理的做法。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菂官此又何解?盖藕官自有一番“痴理”,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一面是“情真意重”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大节”与不能“不是理”。其次,再说与“理”密不可分的那个“礼”。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是“仪式”“理”的体现或形式化。礼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异端”。孔子一句概括“礼”的话:“祭如在”。宝玉则以“诚”“信”“敬”三字为之疏解阐发。诚、信,是什么?就是一个“真”,虚伪的对立面。所以,宝玉憎厌世俗的“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为的“强词”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实际是什么?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有灵验。”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情”和“理”两者并列。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这种思致,绝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 有删改)1. 从文意看,对“理”字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B引申义为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等。C宋明理学中的“理”是指与“情”相对的、压抑遏制人性美的仁义理智信等内容。D人类社会中的“理”是指协调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等。2. 下列有关“情”与“理”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面对“理”与“情”,儒者少讲“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情”需要“理”的节制,“情”需要社会化、伦理化和道德化。B“无情的仁爱之心”说法不能成立,因为仁以“情”为内主,实际上也不会有“纯理性”的“仁德”这种观念行为。C宝玉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含有情与理和谐一体,万物皆然的思想。D红楼梦第58回回目“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将“情”和“理”平列,但情是“真情”,理是“痴理”,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3.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造成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的原因,是作为一种维系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纽带“理”被一概消除。B清明节这日,藕官为悼念同伴菂官在园中烧纸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合了己意”而设词救之。C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与“理”密不可分,礼是“仪式”,是“理”的具体体现或形式化。D宝玉以“诚”“信”“敬”三字疏解阐发祭礼的精神,他憎厌祭吊之礼,只求以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叶颙,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人。登绍兴元年进士第,为广州南海县主簿,摄尉。盗发,州檄巡、尉同捕,巡检获盗十余人,归其劳于颙,颙曰:“掠美、欺君、幸赏,三者皆罪,不忍为也。”帅曾开大善之。贺允中荐颙静退,遂召见。颙论国仇未复,中原之民日企銮舆之返,其语剀切,高宗嘉纳。除将作监簿。后移颙知常州。颙初至郡,无旬月储。未一年,余缗钱二十万。或劝献羡,颙曰:“名羡余,非重征则横敛。是民之膏血也,以利易赏,心实耻之。”召为尚书郎,除右司。诏求直言,颙上疏谓:“陛下以手足之至亲,付州郡之重寄,是利一人害一方也。”人称其直。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时七司弊事未去,上疏言选部所以为弊,乃与郎官编七司条例为一书,上嘉之,令刻板颁示。御史林安宅请两淮行铁钱,颙力言不可,安宅不能平,既入枢府,乃上章攻颙云:“颙之子受宣州富人周良臣钱百万,得监镇江大军仓。”御史王伯庠亦论之。颙乞下吏辩明,乃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上下其事临安府,时王炎知临安,上令炎亲鞫置对,无秋毫迹。狱奏,上以安宅、伯庠风闻失实,并免所居官,仍贬安宅筠州。召颙赴阙,入见,上劳之曰:“卿之清德自是愈光矣。”乾道三年冬至,不疾而薨,年六十八。以观文殿学士致仕,赠特进,谥正简。颙为人简易清介,与物若无忤,至处大事毅然不可夺。友人高登尝上书讥切时相,名捕甚急。颙与同邸,擿令逸去。登曰:“不为君累乎?”颙曰:“以获罪,固所愿也。”即为具舟,舟移乃去。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选自宋史·叶颙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 权衡 B帅曾开大善之 善良 C. 以观文殿学士致仕 交还 D颙与同邸,擿令逸去 安逸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叶颙个人优秀品质的一组是(3分)掠美、欺君、幸赏,三者皆罪,不忍为也。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上嘉之,令刻板颁示。御史王伯庠亦论之。以获罪,固所愿也。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叶颙在绍兴元年考中进士,在担任广州南海县主薄时,曾拒绝把抓获十几个强盗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并说那样做是犯罪,自己绝不会去做。B御史林安宅上奏皇帝的建议被叶颙否定后,马上进入宰相府,诬告叶颙收受他人贿赂,后来经临安知府王炎查明,这些都是子乌虚有之事。C皇上下诏征求直言,叶颙上疏认为皇帝任用自己的至亲为州郡的行政长官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人们都称赞叶颙很正直。D叶颙为人小事不计较,大事不动摇。为帮助受到朝廷指名追捕的好友脱身,他明知会受到牵连但仍心甘情愿地出手相助。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是民之膏血也,以利易赏,心实耻之。(3分)贺允中荐颙静退,遂召见。(3分)上下其事临安府,时王炎知临安,上令炎亲鞫置对,无秋毫迹。(4分)(二)古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11分)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注: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8.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5分)9.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1)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苏轼赤壁赋)(3)桑之未落, 。 ,无食桑葚!(卫风·氓)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在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继 父邵宝健不怕你笑话,巷口那个驼背鞋匠是我的父亲。他是背上先有座“小山”才不得已弄了个鞋匠的行当,还是因为长期弓着背补鞋钉掌才弄了个“小山”在背上,未可知。他还喜欢喝酒,他那难看的始终绯红的洒糟鼻,就是因为酒喝得过多的缘故。在他两年前和我母亲结婚时,我正对司画女神爱得疯狂。20岁的男子汉嘛,是很要面子的。继父刚来我们家时,我连出门都不好意思。我没有理由恨母亲。她嫁给那个驼背,完全是为了不务正业的我和尚在初中读书的小妹。我有了个继父后,画画就有了物质保障。尽管这样,我一点也不喜欢他。我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爸”。他对我的游手好闲,并不反感;而对我钟情于画画,却有点不以为然。这自然是我的花销要威胁他的酒钱。我还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他对我的警告。我自小爱好画画,也许是天赋不足,抑或是未遇到机遇,学画多年,至今仍一事无成。但我不气馁。高考落榜后,我索性关起门来潜心作画。那些画友,自从知道我有了个驼背继父,似乎也不大愿意和我切磋画技了。哼!这天,我恐怕是向母亲要钱多了一点。继父也似乎多喝了一点酒,说了许多含糊不清的话。经过母亲的翻译,才知道他说我已经是条汉子了,不能老呆在家里吃闲饭,将来他们两口子总会死的,到时再想成家立业便来不及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和他学习补鞋,以后就可以继承他的鞋铺。这是什么话?我一气之下,三天不回家,后来还是我的母亲和小妹把我从我的同学家找回去。我了解到县城那家裘一品画斋,代人出售画作。我跃跃欲试,手舞之,足蹈之。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战,我终于完成一幅油画。题为傍晚。我决定用这幅油画去裘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