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8讲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8讲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8讲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课堂库上搜索。
1、必修三第十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第48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选择题1(2021河南开封期末)汉朝虽已发明了造纸术,但两汉官方书写的材料主要还是简帛,直到东晋末年,官方才明确下令用纸代简。官方书写材料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东晋末年(B)A简帛退出了书写领域B造纸技术的不断进步C书写原料来源的广泛D实现了书写材料革命 解析由于造纸技术的进步,使得纸更容易制造和便于书写,“官方才明确下令用纸代简”。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三项。2(2020福建厦门期中)战国时产生了丝织品和竹简、木简,西汉有了纸张,文字的存在形式直接以手写形式出现,
2、汉字书写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字的书写工作,成为独立的书法行为。在书写时可以追求简捷和随意,并融入书者的思想感情或个性化的东西及艺术审美的要求。材料说明了(A)A文字载体的变革促进了书法发展B中国书法开始成为有意识的创作行为C字体简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传播D科技进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普及 解析从丝织品和竹简、木简,到纸张,这体现的是汉字书写载体的变化,这是书法独立的条件,由此使得汉字的书写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书写载体的变化促进书法的发展,书法开始成为有意识的创作行为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汉字简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发展普及,故D项错误
3、。3(2021山东威海期末)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D)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文字记载是印证历史史实的唯一依据C东汉纸取代了竹简缣帛D人类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解析材料信息“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说明蔡伦因为“缣贵而简重”才改进了造纸术。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人类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故D项正确;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A项说法欠妥;“唯一依据”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竹简缣帛
4、依然在使用,故C项说法错误。4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很多,有赤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9万多张,朝廷曾下令“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种现象(B)A体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的特点B促进了文化高度发展C说明了官营手工业主导造纸业D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纸张种类多、数量大,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因材料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纸张种类,但没有涉及纸张的专业化生产的信息,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纸张主要是由官营手工业作坊生产的,无法说明官营手工业主导造纸业,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南北经济发展状况,无法反映经济重心南移,故D项不符合题
5、意。5从先秦到汉代末年,书写汉字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实用,其次才是表现汉字的造型和线条的美。在汉末魏晋之际,书法由实用艺术向观赏艺术急剧地转化并发展成为自觉的艺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书法家的主观意愿B造纸业快速发展C毛笔的发明和使用D文字的频繁使用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造纸技术得到提高并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这促使书法由实用艺术向观赏艺术急剧地转化,故B项正确;书法家的主观意愿不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研究表明,毛笔产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故C项错误;文字的频繁使用和书法向艺术化转变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6(2021山东泰安月考)1150年
6、,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C)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解析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造纸术与“地理大发现”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7梦溪笔谈对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评论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
7、息可就。”材料认为活字印刷(B)A节省了雕版的费用B提高了印制效率C推进了文化的传播D取代了雕版印刷 解析根据材料“则极为神速”“瞬息可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费用问题,所以A项错误;推动了文化传播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不符合题意;取代了雕版印刷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8(2021广东深圳月考)佣书是指我国古代贫困知识分子受雇替人进行抄写活动而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为。隋唐时期,佣书业一时极盛,在科举制度发展和佛教进一步兴盛的背景下,佣书内容日益集中化,手抄复制文本的内容逐步以科举及佛教相关内容为主,这一现象(D)A加速了社会的阶层流动B体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8讲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file-241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