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效实用学案•世界现代史:考点1.3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doc
《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效实用学案•世界现代史:考点1.3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效实用学案•世界现代史:考点1.3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doc(5页珍藏版)》请在课堂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模式弊端赫鲁晓夫经济和政治改革勃列日涅夫经济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问题积累国家解体局部改革失败局部改革失败根本变革失败【重点精析】一、二战后苏联的三场经济体制改革赫鲁晓夫改革(53-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64-82年)戈尔巴乔夫改革(85-91年)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暴露;斯大林去世。赫氏改革引起经济混乱;斯大林模式弊端未除。勃氏改革失败,经济滑坡,社会陷入全面危机。内容农业:用_制代替_;自留地;开荒地;种玉米等。工业:下放部分权力;推行_,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工业:推行_,即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自主权。农业:扩权降标提价放限。
2、根本变革经济体制。提出“_战略”。特点没有理论突破,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_改革;着眼于提高积极性。与第一场改革同;注重运用价值规律。对原有体制进行_变革;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结果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没有真正突破,最终失败。取得一定成效,使苏联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增,成为真正超级大国;没有真正突破,失败。经济改革收效甚微,政治改革直接导致苏东剧变。失败原因没有理论突破,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提前建成共产主义目标脱离实际;改革带有很大盲目性;赫氏个人作风。没有理论突破,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后期保守,改革停滞;军备竞赛的负面影响。“加速发展战略”选错重点,比例更失调;宏观
3、决策缺乏具体可行配套措施;经济改革阻力大;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填空:收购制 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物质利益原则 新经济体制 加速发展 局部 根本)二、比较二战后苏联三场改革的异同(1)指导思想方面:同:都想改革斯大林模式弊端,但缺乏全面、正确的指导思想。异:前两场只想局部改革;第三场想要根本变革。(2)内容措施方面:同:都包括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异:经济改革侧重点不同(农业/工业/经济体制)。(3)结果成效方面:同:最终都失败。根本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真正突破斯大林模式。异:前两场都曾取得一定效果;第三场在经济上收效甚微,政治上导致苏联解体。三、归纳苏俄(联)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影响(1)1
4、917.11颁布土地法令,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国家土地所有制,但土地归农民使用。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2)1918-1921年实行余粮征集制。它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损害了农民经济利益。(3)1921-1928年实行粮食税。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4)1929-1933年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它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但挫伤了农民积极性,长期阻碍农业发展。(5)二战后赫、勃在坚持集体农庄的前提下,设法提高农庄和农民积极性。它一定程度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高考真题】1.(2014年福建文综卷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效实用学案•世界现代史:考点1.3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高考 复习 系列丛书 8226 2017 届高三 历史 一轮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file-241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