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专题11 第2讲 语言表达连贯 WORD版含答案.doc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专题11 第2讲 语言表达连贯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专题11 第2讲 语言表达连贯 WORD版含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课堂库上搜索。
1、语句的连贯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语言表达连贯一直是高考语文全国卷考查的重点,从2015年至2017年的补写句子,到2018年的语句复位,再到2019年补写句子和语句复位的双呈现,说明高考语文全国卷对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厘清语段结构和内在逻辑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题型1词语复位题“边读边填”巧筛选词语复位题侧重考查连词的关联作用和副词的语法功能,连带考查个别实词(2016年全国卷涉及动词和代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语法功能。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解答这类题既要
2、考虑到语言的连贯性,又要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相关虚词、实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解答词语复位题“3步骤”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有_好处,_似乎是一个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人类的文化、智慧集中保存在书里面。真正能够提高素质、推动思维、改善人的精神品质的方法,_读书。读书_能帮助我们了解信息,扩展知识,培养精神集中、动脑筋的习惯,_教给我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概括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规律的共同道理,_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A/这只有不但还更B没有应该还是/也还C无对它定是不仅/而且D大它应是不只而且/A首先通读文段,了解大意,划分层次。语段的中心是读书有益。第一句
3、话提出论题,为第一层;其余就此展开论述,为第二层。其次要结合层次关系和选项,运用排除法进行分析。处如果填入“没有”或“无”,搭配不当,故可排除B、C两项。“教给我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概括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规律的共同道理”与“能帮助我们了解信息”这一部分是并列关系,处不宜用“而且”;而“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与前面的内容是递进关系,处应用“更”,故可排除D项。题型2语句复位题(选用句式)“3角度”定答案语句复位题是定位选句,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在语段中合适的位置上,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因4个选项区分度较小,干扰性较强,在确定选项和验证选项时,要从以下3个角度全盘考虑。话题是否一致话题一致,
4、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B横线前的文字强调了“寂寞”的意义。A项,“又”表示并列关系,“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
5、出重点。B项,在承认“才能”重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寂寞”。C项,强调了“寂寞”,否定了“才能”,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D项,强调了“才能”,没有突出“寂寞”。只有B项和语段主旨一致。陈述对象是否一致陈述主体、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的对象应该保持一致,而不能彼此混杂。2(2019全国卷)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
6、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B根据语境,“这”指代的是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以“这其中尺度的把握”承接上文,与上文衔接更紧密,故排除C、D两项。比较A、B两项,从内部的逻辑关系上看,应是理解决定尺度的把握,而不是尺度的把握决定理解。故选B。事理是否相承逻辑关系有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难易、表里、先后、动静、多寡等。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逻辑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
7、的思路或特征。3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_。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B此题考查选填衔接句。结合语境,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传承学习,后创新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专题11 第2讲 语言表达连贯 WORD版含答案 2021 新高 语文 辽宁 专用 一轮 教师 专题 11 语言表达 连贯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file-241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