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讲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doc
-
资源ID:2413172
资源大小:943.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课堂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讲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doc
第2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条件(1)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2)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1内容(1)皇帝制度(3)郡县制2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2)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秦朝“天下”格局的形成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核心论点:秦朝建立的官僚政治,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漫画解史】秦朝巩固统一信息提取:秦始皇统一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措施来强化国家统一,有利于增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对国家的认同。【图解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辨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信息提取:秦朝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构图解史】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重点一“家天下”的秦朝中央官制“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官僚政治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官”则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韩非子主张“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对点训练1.(2020·山东聊城模拟)“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解析:选C。依据题干“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取代了以前的贵族政治,官僚体制建立,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等级制度日趋固化,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不是监察制度正式形成,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在西汉出现并逐渐消失,排除D项。2朝议制度秦汉时期建立的一种由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朝议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国家制度是封建统治集团普遍实行的一种决策制度,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对点训练2.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解析:选A。根据材料“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可知,朝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故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议制度,没有反映中央机构,故C项错误;朝议制度不能说明秦代中央官制的完善,故D项错误。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秦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史料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解读】史料反映了秦朝的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秦朝的监察全由中央统一领导。【思考】秦朝的御史大夫可否监察皇帝?试答:【提示】不可以。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监察机构听命于皇帝,是为皇权服务的。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秦朝中央官制体现出的君主专制(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握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小农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代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社会,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抵御自然灾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中央集权体制能够凝聚分散的人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重点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对点训练古代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这反映出()A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解析:选D。由材料“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可知,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不同于分封制下的新的帝王祭祀体系,这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构建专制权威的表现,故选D项;材料显示的是秦朝的祭祀制度,而不是周朝的社会状况,排除A项;秦朝改变了古代的祭祀制度,排除B项;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是材料的表面信息,不能反映秦始皇这种做法背后的实质问题,排除C项。“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秦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史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史料主要阐述了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思考】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试答:角度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角度3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试答:【提示】角度1: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角度3: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它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郡县制的现实启示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运用时间最长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旨在加强对基层的管理,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互动的纽带。在郡县制形成过程中,派生出官僚制度、俸禄制度、上计制度,另外与之相应的乡亭组织、什伍组织以及户籍制度也得到发展,这使得中国政治结构形成网状结构,带动行政运作的两端,中国出现不可逆转的大一统。政治的大一统势必会推动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实现,进而影响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得中国一直处于大一统的格局中。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5·高考海南卷·T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命题点:秦朝的政治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 D宗法制解析:选A。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下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由“设官分职,不与古同”可知,不是分封制,排除B项;C、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2(2017·4月浙江选考·T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命题点:秦朝政治统治的举措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解析:选A。“汉承秦制”是指汉朝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汉朝沿用了秦朝的皇帝制度和郡县制,故A项正确;刺史制是汉朝才开始实行的,故B、D两项错误;封国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3(2019·高考全国卷·T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命题点:秦中央集权的影响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选D。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不断增强,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组织能力强,能够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办大事,故答案为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战国后期铁制生产工具普及,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起了重要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工具),故B项错误;当时的交通落后,C项排除。练模拟·能力提升1(2020·山东泰安期末)有学者认为,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