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堂库! | 帮助中心 海量教育资源在线共享平台,权威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课堂库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堂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8.26.ppt

  • 资源ID:2527017       资源大小:565.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4课堂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4课堂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8.26.ppt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原因: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在东欧和苏联历史上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历史原因)。东欧国家和苏联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改善得不快,社会矛盾尖锐。(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2)经过:1989 年,波兰最早发生剧变。1990 年 10 月,德国统一。1990 年,苏联实行多党制,民族分离活动日益激烈。1991 年的“八一九”事件,苏共老干部挽救联盟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1991 年底,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成立独联体,苏联不复存在,标示两极格局的最后瓦解。细节点拨: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和调整,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完善民主法律制度,致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影响: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两极格局的最后瓦解。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创,在短时间内,国际力量暂时有利于资本主义。中国受到西方“和平演变”的压力空前紧张。2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1)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缓和:两极的紧张对峙结束,世界大战的危险消失。动荡: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美国的单极世界政策使美国不断使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冷战”期间被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等矛盾不断激化,造成地区冲突不断;另外还有恐怖势力兴风作浪。(2)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国际格局。特点:一超多强,多极化的趋势加强。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全球扩张政策;多种力量不断重组变化,出现美国、俄罗斯、中国、西欧和日本五大中心。影响:有利于抵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1当前新的世界格局没有出现的原因 所谓世界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两极格局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还存在治乱兴衰的不少不稳定因素;美国的经济实力处于变化之中;德国、日本两国的外交战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变化。上述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发展、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由此决定了新世界格局的形成必然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了世界和平。(2)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缓和。(3)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2011 重庆文综)自“9 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 世纪的政治瘟疫”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恐怖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的了解,A 项说法有误;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极端主义势力,故 B 项错误;D 项的错误在于时间应该是 21 世纪。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答案 C (2011 全国文综大纲卷)1985 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解析 本题中 ABD 三项都可以逐一排除,A 项美苏关系全面缓和说法与事实不符;B 项说法错误,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 项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本题选 C 项,这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理论思想,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环境。答案 C (2011 江苏单科)2011 年 5 月 1 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 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 B C D 解析 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来,只能说恐怖主义遭重创,但不能说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答案 A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8.26.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课堂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课堂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ketangku.com/h-4.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tag聚合

copyright@ 2010-2023 课堂库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2010613号-12

课堂库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此处了解版权投诉,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