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91张PPT) .ppt
-
资源ID:2527168
资源大小:5.25MB
全文页数:9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3课堂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91张PPT) .ppt
必修一必修一 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锋面锋面、低压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以航天工程和宇宙探索活动为背景材料以航天工程和宇宙探索活动为背景材料,结合气结合气温垂直分布图温垂直分布图,考查对流层气温递减率考查对流层气温递减率、逆温现象及其对逆温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2以等压线图或示意图为载体以等压线图或示意图为载体,结合工业污染控制结合工业污染控制、农业防灾农业防灾、晨练活动等生产晨练活动等生产、生活实际生活实际,考查大气的受热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过程、保温效应及热力环流的形成保温效应及热力环流的形成、等压场中风向和风力等压场中风向和风力的判读的判读。3以热点地区以热点地区、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以区域图以区域图、经纬网图为载体经纬网图为载体,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图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图,考查气压带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风带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判读、成因成因、特点及其与农业生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产的关系。4以等压线图以等压线图、模式图及近期的台风模式图及近期的台风、寒潮寒潮、沙尘沙尘天气等材料为载体天气等材料为载体,综合考查区域天气变化的成因综合考查区域天气变化的成因、特点特点及灾害防御及灾害防御。5以近年来重大的气象灾害为切入点,结合天气系以近年来重大的气象灾害为切入点,结合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影响及其对策。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影响及其对策。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第 一一 讲讲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_。(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表现: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表现:_。(2)受热过程:受热过程:A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地面被加热,并以面被加热,并以B_的形式射向大气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大气增温。温。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_,制约着,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大气的运动状态。二、热力环流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2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形成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形成的直接原因: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图示图示 (1)受力受力状况状况 只受图中只受图中F_ _的影的影响响 受图中受图中F1_与与F2_的共同影响的共同影响 受图中受图中F1_、F2_和和F3_的的共同影响共同影响(2)风向风向 垂直于垂直于_ _指向指向_ _ 与等压线与等压线_ _ 与等压线与等压线_ _ 答案:答案:一、一、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2.地面地面 1 吸收和反射吸收和反射 2 太阳短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长地面长波辐射波辐射 3.温度分布和变化温度分布和变化 二、二、1.纬度分布不均纬度分布不均 温度差异温度差异 2.冷热不均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垂直运动 气压差异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水平运动 三、三、1.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1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摩擦力 2 等压线等压线 低压低压 平行平行 成一夹角成一夹角 预预 习习 自自 测测 1.读下图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问题。,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图中由图可知,图中B处温度比处温度比C处处_(高或低高或低)。(2)A、B、C、D四处气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四处气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确的是_。(3)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4)如果该图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白天的热力环流,则表示海陆间白天的热力环流,则B、C中中昼夜温差小的为昼夜温差小的为_。答案:答案:(1)低低 (2)BCDA(3)图略图略(大气流动方向为大气流动方向为ABCDA)(4)C 2读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下图),完,完成下列问题。成下列问题。(1)写出气压名称:甲写出气压名称:甲_,乙,乙_。(2)图中图中A、B两地风力较大两地风力较大的是的是_,请在图上,请在图上画出画出A、B两地的风向。两地的风向。(3)若图中所示为滨海地区,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若图中所示为滨海地区,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则图中所示的时间是洋,则图中所示的时间是_(填白天或黑夜填白天或黑夜)。(4)若图中甲、乙两地空气湿度较高,可能形成阴雨天若图中甲、乙两地空气湿度较高,可能形成阴雨天气的是气的是_地,理由是地,理由是_。答案:答案:(1)低气压低气压 高气压高气压(2)A地地 图略图略(A地吹西北风,地吹西北风,B地吹东南风地吹东南风)(3)白天白天(4)甲甲 甲地地面气压低,在热力环流中,甲地气流上甲地地面气压低,在热力环流中,甲地气流上升可能形成降水升可能形成降水 解析:解析:甲处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为低气压;乙甲处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为低气压;乙为高气压。为高气压。A处等压线较处等压线较B处密集,风力较大。风向的判处密集,风力较大。风向的判断关键要把握三点:断关键要把握三点:判断高低气压;判断高低气压;画出水平气压梯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度力;判断地转偏向力。图示陆地气压较低,说明气温判断地转偏向力。图示陆地气压较低,说明气温较海洋高,为白天。低压处,气流上升,降水较多。较海洋高,为白天。低压处,气流上升,降水较多。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后,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后,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过程。如下图所示:过程。如下图所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 由上图可知,大气受热过程可归纳如下表:由上图可知,大气受热过程可归纳如下表:保温过程保温过程 具体过程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热量来源 太阳暖太阳暖 大地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是地面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的直接热源 大地暖大地暖 大气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后增温 地面是大气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的直接热源 保温过程保温过程 具体过程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热量来源 大气还大气还 大地大地 大大 气增温后形成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给地面 通过大气逆辐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地面 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地。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 CO2、CH4、O3等等 排放排放增多增多吸引地吸引地面辐射面辐射增多增多气气温温升升高高全全球球变变暖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例例1 (2010 全国全国)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日(多云多云)9时到时到9日日(晴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成(1)(3)题。题。(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 C16 D18(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日15时左右时左右 B8日日22时左右时左右 C9日日15时左右时左右 D9日日18时左右时左右 解析:解析:第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题,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图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力。由题图,图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2;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9日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点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千米附近温度最低为米附近温度最低为57,9日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为最高为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选项选项16正确。第正确。第(2)题,题,据上题分析,最高值多云天低于晴据上题分析,最高值多云天低于晴天;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从正午到午夜先升后降。再天;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从正午到午夜先升后降。再据图分析,在白天,据图分析,在白天,9日的等温线比日的等温线比8日密集,说明晴天日密集,说明晴天(9 日日)的气温变化比多云天的气温变化比多云天(8日日)强烈。白天与夜间的时段相强烈。白天与夜间的时段相比,夜间时段的等温线稀疏,说明比,夜间时段的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变化夜间比白天平气温变化夜间比白天平缓。第缓。第(3)题,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题,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图中象。图中8日日22时左右,由市中心向南北两侧穿越的等温时左右,由市中心向南北两侧穿越的等温线多,说明市中心与南北两侧的郊区相比气温差异大,热线多,说明市中心与南北两侧的郊区相比气温差异大,热岛效应最强。岛效应最强。答案:答案:(1)C (2)B (3)B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热力环流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热力环流的形成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气流的垂直运动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2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1)判断气压的高低判断气压的高低 判断气压高低的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判断气压高低的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气压的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