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266124
资源大小:366.5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课堂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本题共60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A. 兼并争霸B. 楚王问鼎C. 三家分晋D. 设置官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即可概括出所谓“合法性”的含义是受周王册封的诸侯,遵守诸侯权利与义务的诸侯,诸侯可以在封国内设置官吏,故D项正确;ABC项都具有“合法性”,排除。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蕴涵的观念是A. 天人合一B. 天圆地方C.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D. 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反映出皇权至高无上的理念,故D项正确;“天人合一”指的是“天道”和“人道”是合一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天圆地方”的观念,故B项错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故C项错误。3.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局的局面B. 科举制能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之人C. 科举制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流动D. 科举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答案】A【解析】从材料“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中可以看出,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之人和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对地方的管理日益严密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明清主要是改革了地方上的官制,并没有扩大地方的行政权力,故排除A项;明代废除行省,设置三司,地方权力分散;清代设置固定的总督、巡抚,布政使地位下降,都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管理日益严密,故选B项;题意反映的是明清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和管理的内容,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成熟,地方机构的办事效率更无从体现,故排除C、D项。5.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探究,这四个选题的探究最终没有实际意义的是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B. 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及其影响C. 论乾隆帝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D.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武王伐纣灭亡商朝,新建立的周王朝实行了大规模的分封以巩固统治,所以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具有实际意义,故排除A项;西汉建国后鉴于秦朝二世而亡的现实,认为是由于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导致的,所以汉初也进行了分封,出现了郡国并行的现象,所以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及其影响也具有实际意义,故排除B项;清代的军机处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所以军机大臣不可能对皇帝实行制衡,所以论乾隆帝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没有实际意义,故选C项;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了唐代的君主专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故排除D项。6.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可知,清朝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接受国际惯例,从思想上开始平等对待其他国家,故C项正确。半殖民地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形成,故A项错误。天朝观念并没有完全被摒弃,用词太绝对,故B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7.美国人白齐文生性喜欢冒险,少年时就有到东方创立一个帝国的梦想,青年时开始周游世界。后来到中国时参加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后与李鸿章屡有激烈冲突,被李免职。白齐文忿忿不平,投奔了太平天国。1865年,白齐文在厦门海关被清军逮捕。依据当时法规,清政府将把白齐文A. 就地正法B. 交美国领事审理C. 无罪释放D. 交国际法庭审判【答案】B【解析】据材料“美国人白齐文被清军逮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列强再华享有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华犯罪只能交给外国领事审理,清政府无权过问,故B选项正确;清政府无权将白齐文就地正法,故A选项错误;白齐文投奔了太平天国,也不能无罪释放,故C选项错误;当时也不存在国际法庭,故D选项错误。故选B。8.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A. 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B. 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C. 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D. 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的是一种矛盾的现象:“左辅正军师”东王体现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特点;“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先进法治思想。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革命性”不是前者所体现的内容;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空想性;D选项没有反应出后半部分的先进性。9.中国的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如今却重新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这一时期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西方思想广泛传播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土地革命遍及全国A. B. C. D. 【答案】A【解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体现了“西化”、“自强”,西方思想广泛传播体现了“尊师”、“西化”,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体现了“爱国”,土地革命不符合题干所提到的时间,故排除含有的选项,正确答案为A。10.某一主题展览中,展出了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的三幅图片。下列有关解说正确的是A. 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B. 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C. 左倾错误的发展是导致图一到二的根本原因D.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答案】C【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图二反映的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工农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后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图三反映的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在华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形。故C项说法正确。其他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图片信息,在弄清图片反映的变化过程之后,根据所学确定变化的原因,从而作出正确选择。11.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A. 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 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C. 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D. 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上表可以知道里面有八路军的指挥朱德,所以可以排除掉D;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排除A;材料反映出国共两党都参与作战,所以C正确;武汉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排除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与此相符合的重大军事行动是A. 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B. 解放军举行战略反攻C. 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D. 解放军举行战略决战【答案】B【解析】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解放军第二年”指1947年,“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指1947年开展的战略反攻,故选B。【名师点睛】解放战争第二年即1947年,解放军开展的战略反攻,其它选项时间不符合。13.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南京条约中华民国成立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 1911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A错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B错误;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C正确;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D错误;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人民政府应扶助合作社经济发展,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反映了新中国A. 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B.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改造C. 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D. 确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应扶助合作社经济发展”“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由新民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排除A;1953年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指导下全面开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所以选D15.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是A. 参加万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