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
《2017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课堂库上搜索。
1、考点研析考点研析 题组冲关题组冲关 体验高考体验高考 演练提升演练提升 第第 1 讲讲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最新考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死亡 不死亡 死亡 (2)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 ,将无毒的 R 型活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细菌。“转化因子”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1)实验过程及结果 R型活细菌 R型活细菌 R型活细菌 (2)结论:S 型细菌的 是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并产生稳定遗传的物质。DNA 深度思考(1)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提示:比较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2、 体外转化实验 操作人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场所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巧妙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作对照 将物质提纯分离各自观察 结果观察 小鼠是否死亡 培养基中菌落 实验结论 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 型细菌的 DNA是遗传物质 (2)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有怎样的联系?提示:所用实验材料相同。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续。两实验都遵循了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题组一 考点诊断(1)格里菲斯(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2013 高考江苏卷)()(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证明 DNA 是遗传
3、物质。(2013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2 高考福建卷)()(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2009 高考广东卷)()(5)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2015 大连模拟)()答案:(1)()(2)()(3)()(4)()(5)()题组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 1(2016 长春高三质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将无毒的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有毒的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将加热杀死的
4、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整个实验证明 DNA 是转化因子 B实验、实验可作为实验的对照 C 实验和实验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 S 型活细菌 D重复做实验与,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 S 型活细菌由 R 型活细菌突变而来 解析:选 A。体内转化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存在转化因子,没有得出 DNA 是转化因子的结论。2(2016 滨州模拟)艾弗里将 R 型细菌置于含 S 型细菌 DNA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 S 型肺炎双球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5、)A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 B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D将 S 型细菌的 DNA 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 S 型细菌 解析:选 B。艾弗里实验中将 S 型细菌中的荚膜多糖、蛋白质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 DNA 时,R 型细菌才能转化成 S 型细菌,这证明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该实验中 R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将 S 型细菌的 DNA 注射到小鼠体内不能实现肺炎双球菌
6、的转化。3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S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R 型菌注射入小鼠 R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S 型菌注射入小鼠 R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解析:选 B。中 DNA 酶水解 S 型菌的 DNA,所以 R 型菌不能转化成 S 型菌,所以小鼠存活;中加入 S 型菌,所以小鼠死亡;中高温加热
7、杀死 R 型菌,无活菌存在,所以小鼠存活;中 S 型菌被高温加热杀死,无活菌存在,所以小鼠存活。走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三个误区 误区 1 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 DNA 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误区 2 并非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被转化 由于转化受到 DNA 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 R 型细菌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误区 3 加热并没有使 DNA 完全失去活性 加热杀死 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
8、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 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1)标记噬菌体:35S 35S 32P 32P (2)侵染细菌 2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深度思考(1)分析噬菌体增殖的条件。提示:模板:噬菌体 DNA。合成 DNA 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蛋白质 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2)实验结果异常分析。用35S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沉淀物中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 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用32P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2017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第六 遗传 分子 基础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课件 试题试卷 教案 学案 课件 素材 成套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file-91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