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4单元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4单元 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 2018 高
- 资源描述:
-
1、时空坐标单元主旨(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制度遭到践踏;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3)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和国家主权。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共同纲领:确立了
2、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3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成立。4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3、,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法律依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3)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来,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易错提醒新
4、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易错点(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三、
5、“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对包括刘少奇冤假错案在内的各种冤假错案平反。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
6、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轻巧识记数字法归纳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史料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宪法史料二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
7、、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 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第一部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反映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史料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体现的原则。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什么?提示原则
8、: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史料二反映的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提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史论归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实质: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当家作主)。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
9、强化1据统计,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601 912 371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全面的普查所得到的准确的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的直接作用是()A作为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依据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C作为实行三大改造的依据D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据B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因而1953年的人口普查可以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故B项正确;三大改造与人口普查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D项错误。2(2017扬州调研)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
10、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A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C标志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D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A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材料中“1957年”“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相符,故A项正确。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
11、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作主B对话协商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C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相契合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A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执政理念,这有利于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事好商量
12、”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相契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考点2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
13、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轻巧识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二、“一国两制”的实践1背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2香港回归(1)概况:1984年12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3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打破两岸隔绝关系(20世纪80年代)(1)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3)1989
14、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2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突破(20世纪90年代)(1)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3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0年以来)(1)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2008年底,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史料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从中国自己的情况出发考虑的我们采
15、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邓小平文选史料二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交谈。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邓小平文选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邓小平有关“一国两制”的论述“我们从中国自己的情况出发考虑的”、“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
16、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史料二:邓小平对香港问题的立场“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基本政策的不同点是什么?提示基本构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同点: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收回香港的理由和条件。中英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是什么?提示理由: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英国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分步强行割占或租借。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不可谈”:香港的主
17、权问题。“可谈”: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史论归纳 “一国两制”的内涵(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NO.3应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3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