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一章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上传人:高****
  • 文档编号:1645104
  • 上传时间:2024-06-0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378.62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 2021 学年 高中地理 湘教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 第三
    资源描述:

    1、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赤潮()A.属于原生环境问题B.属于次生环境问题C.由大气污染引发D.由土壤污染引发2.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等营养物C.固体废物D.泄漏的石油3.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解析第1题,赤潮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水污染导致的,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第2题,赤潮是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导致藻类

    2、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故氮、磷等营养物是引发赤潮的主要污染物。第3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浮游生物聚集。因此水温偏高、风力偏小的海域易爆发赤潮。答案1.B2.B3.C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完成45题。4.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5.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A.该地区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D.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解析第4题,根据图甲所示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受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以及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

    3、的影响,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5题,读图乙可知,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0人/千米2,而目前A、B两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千米2、47人/千米2,说明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导致该地区生态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答案4.B5.A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据报道,为满足冬奥会需求,延庆小海坨山区域将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临时场地设施。小海坨山坐落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遭采摘、盗挖,其种群数量逐年减少。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

    4、会进一步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据此完成67题。6.大花杓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7.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的主要原因有()大花杓兰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人类高强度的采挖A.B.C.D.解析第6题,大花杓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因其数量不多,种群数量逐年减少,这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故D正确。第7题,据材料“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遭采摘、盗挖,其种群数量逐年减少”“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可知,大花杓兰种群数量减少与人类高强度的采挖、大花杓兰生长环境

    5、遭到破坏有关,故D正确。答案6.D7.D8.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材料二图1为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图1材料三PM10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图2为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图2(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月。(2)(多选)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降雨天气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

    6、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分析其原因。(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以得出,12月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7月最少。第(2)题,工业废气、交通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都会使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增多,近地面的逆温会导致空气对流不畅,加剧大气污染。连续的降雨天气、城市森林覆盖率高均可减少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第(3)题,工业区的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导致SO2含量增多。第(4)题,要学会“针对问题找措施”。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市大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NOx、SO2、PM10的排放量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排放、节约能源

    7、、使用清洁能源、健全法规等措施进行治理。答案(1)127(2)ABD(3)工业区SO2污染源比例大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4)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素养提升咸潮是指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水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的水体变色现象。下面图乙为图甲中、三地1985年至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图甲图乙1.下列河流中,河口最易有咸潮发生的是()A.刚果河B.莱茵河C.密西西比河

    8、D.塞纳河2.下列有关地赤潮发生次数比、两地多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地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两地水深,地水浅地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有机物排放多地海水温度高于、两地海水温度A.B.C.D.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海水盐度越高的地区,就越容易发生咸潮。刚果河河口位于赤道附近,莱茵河河口与塞纳河河口的纬度位置高,密西西比河河口位于30N附近。根据全球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副热带海区的盐度最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河口最容易发生咸潮。第2题,地赤潮发生次数比、两地多,原因是地位于珠江的入海口,沿海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高,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向海水中排放的有机物多;、三地海水温度和海水

    9、深浅无法比较。答案1.C2.D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为10-9)。据此完成35题。3.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油气资源开发B.交通运输发展C.牲畜粪便焚烧D.工厂废气排放4.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5.冰雪表层的黑炭会对冰

    10、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A.吸收强,加速冰雪消融B.吸收弱,加速冰雪累积C.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D.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解析第3题,黑炭的形成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有关。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火车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沿主要交通干道驶入青藏地区,导致道路沿线黑炭含量增加。第4题,“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说明影响黑炭浓度的因素主要是风和降水。青藏高原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第5题,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强,会使冰川表面增温,从而加速冰雪消融。答案3.B4.D5.A下图为某环境问题形成过程示意图,此环境问题对

    11、农业发展十分不利。读图,完成67题。6.引起盐分向地表运动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过度放牧B.大水漫灌C.大量施肥D.围湖造田7.该环境问题可导致当地()A.生物多样性减少B.水土流失C.土壤肥力下降D.地下水位下降解析第6题,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地表。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环境问题为土壤盐渍化,可导致当地土壤肥力下降。答案6.B7.C8.(拓展探究)雾霾天气会使大气混浊、大气能见度降低。近年来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增多造成的。简述我国

    12、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2)简述雾霾天气的危害。(3)简述减少雾霾天气应该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空气中固体颗粒物增多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从图中可获取信息。第(2)题,雾霾天气会对人体健康和交通运输造成不利影响。第(3)题,大气中固体颗粒物增多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减少空气中大气污染物的角度来回答减少雾霾天气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工业生产粉尘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中煤炭的使用比重高;冬季北方地区燃煤取暖;机动车辆增多等。(2)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交通运输;等等。(3)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一章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45104.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3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