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广安 第二 学校 2017 _2018 学年 物理 下学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 资源描述:
-
1、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 单项选择(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红外线比红光波长长,它的热作用很强 BX射线就是伦琴射线C光波是横波,无线电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D紫外线的波长比伦琴射线长,它的显著作用是荧光作用2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A、B间距离是20 cm,从A到B运动时间是2 s,则()A从OBO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B振动周期为2 s,振幅是10 cmC从B开始经过6 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60
2、cmD从O开始经过3 s,振子处在平衡位置3如图所示为受迫振动的演示装置,当单摆A振动起来后,通过水平悬绳迫使单摆B、C振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A、C摆振动周期相等BA摆的振幅比B摆小CC摆的振幅比B摆小DA、B、C三摆的振动周期相等4如图,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质点a和b的平衡位置相距0.5 m。某时刻质点a运动到波峰位置时,质点b刚好处于平衡位置向上运动。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1 m B.2 m C.0.6 m D.0.5 m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放着一个光滑的凹槽,槽两端固定有两轻质弹簧,一弹性小球在两弹簧间往复运动,把槽,小球和弹簧视为一个系统,则在运动过程中( ) A、
3、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B、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C、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D、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6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0.2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P在t时刻向右运动B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120 m/sC波的周期可能为0.27 sD波的频率可能为1.25 Hz7一个质量为M的静止原子核, 当它放出质量为m、速度为v的粒子时, 新核的反冲速度大小为 ( )A. v B. C. D. 8如图甲为某水电站的电能输送示意图,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5,降压变压器的副线圈接有
4、负载R,升压、降压变压器之间的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10 ,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原线圈中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式交变电压,输送功率为33 k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输电线上交变电流的变化周期为0.01 sB输电线中电流为150 AC降压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为3 200 VD输电线上功率损失为500 W9 如图所示,电路中完全相同的三只灯泡L1、L2、L3分别与电阻R、电感L、电容C串联,然后再并联到220V、50 Hz的交流电路上,三只灯泡亮度恰好相同。若保持交变电压不变,将交变电流的频率增大到60 Hz,则发生的现象是()A三只灯泡亮度不变B三只灯泡均变亮CL1亮度不变、L2变亮、L
5、3变暗DL1亮度不变、L2变暗、L3变亮10如图所示,光源S从水面下向空气斜射一束复色光,在A点分成a、b两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a光折射率大于b光B在水中a光的速度大于b光C若a、b光由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小D分别用a、b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11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5kgm/s,B球的动量是7kgm/s,A追上B发生碰撞后B球动量变为10kgm/s,则两球质量关系可能是()AmAmB BmA2mB CmB4mA DmB6mA 12如图所示,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B是小车内半圆
6、弧轨道的水平直径,现将一小球从距A点正上方h高处由静止释放,小球由A点沿切线方向经半圆轨道后从B点冲出,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8h,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小球离开小车后做竖直上抛运动C.小球离开小车后做斜上抛运动D.小球第二次冲出轨道后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6h二、 不定项选择(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漏选得2分,不选、错选得0分)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红光干涉条纹比紫光干涉条纹更宽B均匀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C“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