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期中素质升级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期中素质升级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 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期中 素质 升级 检测 解析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 资源描述:
-
1、期中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现代白话新诗,中国的诗歌语言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嬗变演化、发展创新,形成千姿百态的不同脉络和流派。其间,语言之体与文化之用,内外交相影响,互为两翼。就诗歌的文化之用而言,作为文学之一体,诗歌本身就是文化之一端,不但要受到哲学、绘画、音乐、风俗等相邻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是时代文化的一种反映和体现。诗学与书论、画论、乐论等不仅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而且常常需要互相参照才能有新的开拓。诗歌的发展,既受
2、到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如镜子一样,反映着不同时代文化的光辉。一代有一代之文化,一代文化哺育一代诗歌。中国诗歌的发展,既源自内在语言形式的演化,也受制于不同时代政治生活、经济基础等硬背景的变化,而以文化心理为代表的软实力,正是其间起到重要作用的桥梁。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化,其间的反映、影响关系,有如水洒在地上,浸湿附近的土壤是水的本性,但被浸湿的程度则需要视土壤情况而定;又如发光体与反射体,在合适的时候,还会相互映衬。文化影响诗歌、诗歌反映文化的程度,有的较快,有的较慢;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隐晦,有的显露;有的变形,有的变质;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元的;有的是支配,有的是渗透;有的断章取
3、义,痕迹俱在,有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有的文化内容可以直接入诗,有的则需要通过作家的中介、过滤;有的是影响,有的则只是暗合;有的是交叉,有的只是平行;有的具有事实联系,有的只具有精神心智上的共通。因此其间未易轻断因果,只宜摆明条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典型性的文人代表,苏轼通过2 700余首包赡丰富、变化万状的诗作,展现出一幅北宋文化绚丽多彩的“清明上河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文化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对苏轼诗歌产生直接深刻的影响,而苏诗的议论化和崇雅尚淡倾向,也反过来代表了北宋文化的这两种精神。在北宋文化议论精神的影响下,苏轼诗歌反映出尚理的主动趋向,适时而深刻。苏
4、诗中的议论俯拾即是,或全诗纯乎议论;或前面抒情叙事,咏物写景,篇末发表议论;或议论与抒情叙事、咏物写景交替穿插;或几种写作手法水乳交融,不分彼此。方法的多种多样和变化万状使苏诗中的议论视野开阔,容量宏大,雄深博辩,气象万千。其议论的题材大到宇宙时空,小到鸟兽虫鱼,广到社会人生,狭到碑刻古玩,雅到诗书画艺,俗到接物处世,近到花草木石,远到海外仙国,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其绝人处,在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赵翼瓯北诗话)苏诗以后,议论成为宋代诗歌新的审美风尚。在北宋文化淡雅精神的感召下,苏轼诗歌奏出崇雅趋淡的乐章,典型
5、而突出。苏诗追求淡雅脱离了纯功利性目的,提高到审美层次,妥善处理了雅与俗、绚烂与平淡、人工美与自然美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朴素却圆熟的辩证法精神。其诗歌语言,或避俗趋雅,或以俗为雅、化俗为雅。比如,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助尔歌饭瓮”,“饭瓮”乃山东民间俗语和歌谣语。发广州“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苏轼自注:“浙人谓饮酒为软饱”“俗谓睡为黑甜”。这些各地的俗词俚语,被创造性地融入苏轼诗中,显出一种雅人深致。苏诗还擅长用典故来题咏俚俗之物,化俗为雅。如豆粥“沙瓶煮豆软如酥”不免俚俗,但运以刘秀、石祟二人与豆粥相关的典故,诗的典雅气息油然而至。以语言为体、文化为用的中国诗歌,尽
6、管已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尚未止步,其生命仍在不断变化生长,继续“昭烛三才,辉丽万有”。(摘编自陈才智汉语是富有诗意的语言)材料二:在诗歌中,句法层面的创新现象也层出不穷,诗歌为很多句法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绝佳的语言环境。如紧缩句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指分句间经过语音紧凑和词语缩减,而形成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如“天一黑就下班回家”是由“只要天一黑,就下班回家”这个一般复句紧缩而成的。诗歌对紧缩句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蒋绍愚在唐诗语言中说,在散文中由两个分句构成一个复句,往往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而在唐诗,特别是近体诗中,这些关联词一般省略不用而造成紧缩句的大量出现。例如,近体诗“尽
7、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严恽落花)中的“问花花不语”,就是由“我问花,但是花却不语”省略关键词和停顿而形成的紧缩句。紧缩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也可见到,如一则体育新闻标题“赢球不可怕!缺谁谁尴尬”,其中的“缺谁谁尴尬”就是受诗歌韵律的影响而省略了关联词“无论都”。诗歌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还在语言层面给汉语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诗歌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宝藏,值得我们不断开垦和深挖。(摘编自张力诗歌,语言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朝、唐朝、宋朝、元朝等,再到现代,中国诗歌的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
8、。B文化影响诗歌、诗歌反映文化的程度有多种多样的情况,引起这多种多样的情况并不是社会原因。C俗词俚语,只要写进了诗歌中,就不再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词俚语了,而具有雅语色彩了。D与哲学、风俗等其他文化相比,诗歌在语言层面给汉语的创新和发展注入的动力和源泉是最丰富的。【解析】B项,“引起这多种多样的情况并不是社会原因”理解错误,原文说“其间未易轻断因果”,即不能轻易判断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C项,“只要就”绝对化。“只要写进了诗歌中”,不一定具有雅语色彩,如原文所举的“沙瓶煮豆软如酥”之例,如果不运以刘秀、石祟二人与豆粥相关的典故,就不免俚俗。D项,“诗歌在语言层面给汉语的创新和发展注入的动力和源泉
9、是最丰富的”于文无据。原文表达是“诗歌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还在语言层面给汉语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体现“最丰富”的意思。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盛唐产生了大量边塞诗,这与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的国势有关,与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有关。B没有红军长征就难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样豪迈的诗句,它是红军精神的表现。C如要创作歌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感人事迹的诗歌,一定会运用“抗击”“新冠肺炎”这样反映时代的词语。D诗歌是语言创新的重要源泉,如汉语中的紧缩句,是一种句法创新,紧缩句在唐诗,特别是近体诗中大量出现。【解析】“一定会运用抗击新冠
10、肺炎这样反映时代的词语”说法不正确,因为文化影响诗歌、诗歌反映文化“有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有的文化内容可以直接入诗,有的则需要通过作家的中介、过滤”。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紧缩句的一项是(3分)(B) A天一晴就走B幸福就在身边C抽刀断水水更流D感时花溅泪【解析】紧缩句“指分句间经过语音紧凑和词语缩减,而形成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A项,由“只要天一晴,就走”这个一般复句紧缩而成;C项,由“抽刀断水,但水更流”紧缩而成;D项,由“因为感时,所以花溅泪了”紧缩而成。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解释中国诗歌“语言之体”与“文化之用”的意思。(4分)答:_所谓“语言之体”,是指中国的诗歌
11、语言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嬗变演化、发展创新,形成千姿百态的不同脉络和流派。_“文化之用”是指中国诗歌不但要受到哲学绘画、音乐、风俗等相邻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反映着不同时代文化的光辉。_【解析】答案区域在第一、二、三段。从第一段中筛选出有关“语言之体”的关键信息,从第二、三段中筛选出有关“文化之用”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语言之体”:第一段有“中国的诗歌语言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嬗变演化、发展创新,形成千姿百态的不同脉络和流派”,由此得出答案是指中国的诗歌语言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嬗变演化、发展创新,形成千姿百态的不同脉络和流派。“文化之用”:第二段有“就诗歌的文化之用而言,作为文学之一体,诗歌本身
12、就是文化之一端,不但要受到哲学、绘画、音乐、风俗等相邻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是时代文化的一种反映和体现”,第三段有“诗歌的发展,既受到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如镜子一样,反映着不同时代文化的光辉”,由此得出答案是指中国诗歌不但要受到哲学绘画、音乐、风俗等相邻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反映着不同时代文化的光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_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语言之体与文化之用,“内外交相影响,互为两翼”。接着从道理层面对中心论点进行阐释,然后举苏轼的诗作为例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呼应第一段,突出中心论点。_【解析】第一段为一层,关键句是“语言之体与文化之用,内外交相
13、影响,互为两翼”,这是中心论点;第二段至第七段为第二层。第二层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二至四段为一层,第五至七段为一层。第一个层面关键句是第二段开头句“就诗歌的文化之用而言”,这是说明“文化之用”;第三段开头句“诗歌的发展,既受到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如镜子一样,反映着不同时代文化的光辉”,这是说明诗歌和文化互相“映衬”;第四段关键句是“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化,其间的反映、影响关系,有如”,这是进一步说明诗歌和文化的关系。以上是从理论层面论证中心论点。第二个层面第五段关键句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文化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对苏轼诗歌产生直接深刻的影响,而苏诗的议论化和崇
14、雅尚淡倾向,也反过来代表了北宋文化的这两种精神”,这是通过苏轼的例子来具体阐明诗歌和文化的关系;第六段关键句是“在北宋文化议论精神的影响下,苏轼诗歌反映出尚理的主动趋向,适时而深刻”,第七段关键句是“在北宋文化淡雅精神的感召下,苏轼诗歌奏出崇雅趋淡的乐章,典型而突出”。以上是举苏轼的诗作为例论证中心论点。第八段为第三层。关键句是“但至今尚未止步,其生命仍在不断变化生长,继续昭烛三才,辉丽万有”,最后总结全文,呼应第一段,突出中心论点。(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六月的话题铁 凝5月2日,省报在头版右下角,刊出一封读者来信。信中揭发S市文化局四位局长借现代
15、戏调演之机,大搞不正之风。来信者署名:S市文化局莫雨。当S市文化局传达室的达师傅把这天的报纸分送到各个办公室后,局内不免出现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S市文化局没人名叫莫雨。这一点达师傅比谁都清楚。可这位写信人莫雨,对当时的一切却了如指掌。哪位局长携同夫人在宾馆住了多少天,哪位局长驱车游山玩水,甚至哪位局长少交了几顿饭费他都一清二楚。很快,省里派来了调查组,局长们在“铁的事实”面前,不仅做了检查,还掏出自己腰包补缺。事情了结后,局里表面上安静了下来。可又分明感到一种压抑着的激动,都在互相打听:谁是莫雨?莫雨是谁?莫雨自然是化名,这一点达师傅也不比别人傻。解放前他在城里做过地下党的交通员,比一般人更
16、懂得化名在非常时期的重要意义。6月2日,达师傅收到一张报社寄给莫雨的稿费汇款单。按惯例,达师傅接到汇款单后,应在小黑板上写明:“某某取汇款”,然后将汇款单贴着玻璃靠在传达室窗台上。这次,他迅速塞进了抽屉。锁子咔嗒一响,达师傅留心了一下四周,传达室只有他一人。晚上,达师傅躺在床上翻身。翻一次身,眼前出现了一个莫雨,那是司机大刘。那次调演,从头至尾他都是局长们的司机。达师傅又翻一次身,眼前又出现一个莫雨,这次是财务科长杜彦荣,账面上的事她最清楚。调演,什么开支不下账?达师傅不断翻着身,眼前不断出现着莫雨。他愿意凭自己这双老眼,不动声色地认出莫雨,又不动声色地把汇款单悄悄塞给他(或她)。就像当年搞地
17、下工作那样,他的任务是传递,临走连个眼神都不须留下。第二天一上班,达师傅心中的莫雨一个也没出现,主管文物的副局长史正斌却破例来到传达室。他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靠在窗台上的信件说:“今天的信好像比昨天来得早呵。”“那是昨天的。今天的还没到,得九点钟。”史副局长走了,达师傅觉得他出门时分明又扫了一眼那只带锁的抽屉。难道他发现了什么?发现了达师傅把通常都靠在窗台上的东西锁进了抽屉?如果那样,在史副局长眼里,达师傅岂不成了莫雨?达师傅不是莫雨,也从来没有充当莫雨式人物的打算。如果领导真盯住你的抽屉,那就是对你的怀疑,七怀疑八怀疑,就可能把自己的饭碗葬送。想到这些,达师傅还是从腰里拽出了开抽屉的钥匙。九点
18、钟,传达室门口挂出了人们熟悉的那块小黑板。在几个领挂号、汇款的人名中,也排列着莫雨。五十九天过去了,小黑板上的名字更换了五十九遍,只有莫雨的名字凝结在那里。传达室本是人们过路留步的小天地,但在这五十九天里,传达室突然变得冷清起来。常找达师傅“杀”两盘的研究室主任不来了。那个头发剪得短短的、最爱跑传达室的打字员孔令兰也有意无意地躲着达师傅。日月如梭,明天,是汇款单抵达文化局两个月整。汇款单上写得明白,两个月不取汇款,邮局就要退回寄款人。一想起明天,达师傅忽然一阵焦躁不安。他关掉半导体,长久地注视着窗台上那张小纸片。他抱歉地瞧着它,懊悔两个月来自己对它的疏远、畏惧和冷落。第二天早晨八点钟,当人们陆
19、续走进文化局大门时,几乎同时发现传达室的玻璃窗忽然变得敞亮起来。那张焦黄的小纸片不翼而飞了。一方薄纸的消失,使大家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现在人们最关心的一件事是问清谁认领了汇款单。达师傅出现了,他蹬着一辆平板三轮进了大门,车上装的是一车擦地板用的墩布。他把车停在传达室门口,看看众人,立刻明白了大伙围在这里的意图。他跨下车座,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块灰不溜秋的小毛巾擦着汗,只等人们发问了。“达师傅,汇款单有人取走了?”还是史副局长先开口,他一字一板地问道。“不错,领走了。”“那,莫雨”“莫雨就是我,我就是莫雨。”达师傅说完,靠在身后毛茸茸的墩布上。人群一阵骚动,各种眼光纷纷落在达师傅身上。史正斌也久久
20、盯住达师傅,但谁也没有觉察到他眼光的异常。当人们散尽后,史副局长才又悄悄问达师傅:“那信是你写的?”“你怎么还不信,看我文化浅是不是?不客气说,当年教我文化的那个排长,现今在中央当部长。”“是你写的,可那信的笔体”“你见过?写给报社的信,莫非也会落到你手里?那可真成了大怪事儿。”达师傅从车上抽出一把墩布塞进史副局长手里。史正斌没再说话,接过新墩布,向办公楼走去。本来,这些天他最忌讳人们说笔体。10月,几位老局长离职另作安排,史正斌被任命为S市文化局正局长。上任以来,他总想再找达师傅深谈一次,但总是被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所耽误。他找他谈话,是想就势向他说明,写信人不是达师傅,是是谁?他又觉得已经失去
21、了在全局披露那次事件真相的必要,他现在是局长。勇士身上常常存在着懦夫的弱点。史正斌不相信这个不能称为逻辑的逻辑,可每天路过传达室的窗口时,他心中还是常常泛起这个不伦不类的逻辑。(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局里压抑着的激动的氛围,表明人们对莫雨真实身份的好奇,大家纷纷想要当面表达对莫雨举报行为的赞赏与崇敬。B史正斌破例出现在传达室,是因为他按照寄信时间推算到汇款单到达的日期,当达师傅说没有时,他还疑惑地看了看抽屉。C研究室主任和打字员孔令兰不太愿意去传达室,是因为他们多少猜测出达师傅就是莫雨,减少与达师傅的接触,避免日后惹麻烦。D史正斌作为副局长,却暗地搜
22、集其他四位局长的罪状,并化名揭露,最终如愿当上局长。这体现了他工于心计、擅用权术的形象。【解析】A项,“大家纷纷想要当面表达对莫雨举报行为的赞赏与崇敬”表述错误,文中写道“事情了结后,局里表面上安静了下来。可又分明感到一种压抑着的激动,都在互相打听:谁是莫雨?莫雨是谁”,可见大家只是好奇,并没有“当面表达对莫雨举报行为的赞赏与崇敬”的意思。C项,“研究室主任和打字员孔令兰不太愿意去传达室,是因为他们多少猜测出达师傅就是莫雨”表述错误,研究室主任和打字员孔令兰不太愿意去传达室,是怕大家误以为他们之中的一位是莫雨。D项,“这体现了他工于心计、擅用权术的形象”表述错误,史正斌暗地搜集其他四位局长的罪
23、状,并化名揭露体现的是其正义的一面。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文章一开头交代了文化局四位局长被揭发的事件,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后文收到报社汇款单等情节做铺垫。B“汇款单”是全文线索,围绕“汇款单”对各色人物进行描写,表现了史正斌的怯懦、达师傅的勇敢、围观人群看热闹的心理。C小说以“勇士身上常常存在着懦夫的弱点”一句收尾,既高度提炼了史正斌、达师傅的形象特征,也给人思考的空间,含蓄蕴藉。D文章语言充满暗示意味,不论是“他眼光的异常”,还是“他最忌讳人们说笔体”,这些反常言行暗示史正斌莫雨的身份。【解析】“汇款单是全文线索”错,线索应是贯穿文章始末的
24、,但文章前五段并未出现“汇款单”,因此,不能说它是全文的线索。8请简要分析达师傅对莫雨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答:_从拿到汇款单时的偷偷藏匿,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的理解和关切;从把汇款单晒出59天,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的疏远、畏惧和冷落;从冒充莫雨的大义凛然,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认同与钦佩。_【解析】由原文“按惯例,达师傅接到汇款单后,应在小黑板上写明:某某取汇款,然后将汇款单贴着玻璃靠在传达室窗台上。这次,他迅速塞进了抽屉”可看出,此时的达师傅,出于对莫雨的理解和关切而想保护他,不想让周边的人发觉此事。由原文“如果领导真盯住你的抽屉,那就是对你的怀疑,七怀疑八怀疑,就可能把自己的饭碗葬送”
25、可见,此时的达师傅,对莫雨疏远、畏惧和冷落,怕因自己偷偷藏匿汇款单让自己的工作不保。由原文“他抱歉地瞧着它,懊悔两个月来自己对它的疏远、畏惧和冷落”、“莫雨就是我,我就是莫雨”等内容可以看出,此时的达师傅大义凛然,从内心深处对莫雨表示认同与钦佩,所以他才冒充莫雨。9请阅读下面关于圆形人物的论述,据此标准,判断“达师傅”是否为圆形人物,并阐明理由。(6分)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假使它让我们感到了意外却并不令人信服,它就是扁的想冒充圆的。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答:_示例一:是圆形人物,他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
26、外。感到意外:达师傅没有把汇款单放在窗台,却锁紧了抽屉;达师傅担心自己的饭碗,却又承认自己是“莫雨”。令人信服:达师傅曾是地下党的交通员,有着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品质;达师傅一开始就对“莫雨”有好感,两个月来的冷落让他懊悔,也让他增添了力量。示例二:不是圆形人物,他让我们感到意外却不令人信服。感到意外:达师傅没有把汇款单放在窗台,却锁紧了抽屉;达师傅担心自己的饭碗,却又承认自己是“莫雨”。不令人信服:地下党交通员的身份不够真实,和达师傅传达室收发员的身份反差太大;达师傅害怕惹麻烦,又感受到众人对汇款单避之不及,却大胆认下“莫雨”,没有征兆。_【解析】若认为达师傅是圆形人物,要根据文章的相关情节加
27、以阐述。由原文“按惯例,达师傅接到汇款单后,应在小黑板上写明:某某取汇款,然后将汇款单贴着玻璃靠在传达室窗台上。这次,他迅速塞进了抽屉”可看出,此时的达师傅,出于对莫雨的理解和关切而想保护他,不想让周边的人发觉此事。之后怕因自己偷偷藏匿汇款单让自己的工作不保,达师傅把汇款单展示出来,但后来他从内心深处对莫雨表示认同与钦佩,所以冒充莫雨。从拿到汇款单时的偷偷藏匿,到把汇款单晒出59天,再到冒充莫雨的大义凛然,体现出达师傅作为曾经的地下党交通员,有着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品质。而两个月来传达室的冷落让他懊悔,也让他增添了力量。总之,达师傅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因此说他是圆形人物。若认为达师傅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7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