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文言句式二轮突破.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高考 语文 文言 句式 二轮 突破
- 资源描述:
-
1、2011高考语文文言句式二轮突破一、命题特点 考试大纲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是语文复习,特别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
2、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二、解题方法指津 文言文句式翻译,失误例说在高考文言阅读中,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可以说每年都是一个热点。无论是对文句的翻译,还是对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句式把握的考查。但不少考生在此知识点的失分率比其他知识点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分辨不清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例】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07安徽卷)误译为:是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庸
3、俗人趣味相同罢了。【分析】此句是以“非”作标志的否定判断句。“是非”不是一个词,应该“是”是代词“这”,“非”是表判断,“不是”;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不是”的格式,即: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交流】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五种:即用“者“或”也“,表示判断,如”者,也”“,也”“,者也”;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示判断;用“为”“是”表示判断;用否定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直接表示判断。在具体翻译此类题时,判断句一定要翻译成判断句的格式,这往往是该类句的一个赋分点。2、忽视省略成分成分省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
4、宾语等。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才能使语意完全。【例】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玉。(07广东卷)误译为:郭生只是用浓墨洒成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去告诉王生。【分析】此句中省略的成分是主语“狐狸”,翻译时应正确地补出来。此句应译为“(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去告诉王生。【交流】常见的省略句主要有四种: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在翻译省略句时,要将省略句的成分补出来,省略的成分也是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一个赋分点。3、不解宾语前置【例】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
5、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07辽宁卷)误译: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分析】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因而该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然后再进行翻译,即:“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交流】宾语前置的翻译一定要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然后再进行翻译。尤其是宾语前置句子的三种情况要注意识别,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谁、胡、何、安、焉等)时,宾语往往也提前;有宾语前置标志词“之”或固定句式“唯是”等标志时,宾语往往前置。4、不解定语后置定语是修
6、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例】从衣文之媵七十人。(07湖南卷)误译:使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七十个人。【分析】此句为定语前置。“七十人”为“衣文之媵”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使七十个穿着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交流】常见的家语后置有如下形式: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形式。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7、”的形式。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而”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语+而+定语+者”的形式;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语+之+宾语”的形式。5、不解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表示主语被动的句式主要用介词“被”来表示。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很少用“被”字表示。【例】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饮。(07浙江卷)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一辈子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分析】引句的“终身不用”属于意念上的被动句式。在翻译时应注意一定要体现出被动关系,即: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交流】常见
8、文言文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即用“于”“受于”表被动;用“见”或“见于”表被动;用“为”“为所”表被动;用“被”表被动。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在翻译时一定要体现出被动关系,这种被动关系往往是一个赋分点。6、不解状语后置【例】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07湖北卷)误译: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数,枝繁叶茂,(善人公)时常煮粥给饥民吃它的下面。【分析】此句的“于其下”属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数,枝繁叶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交流】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
9、要以状语来理解,即在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常见的状语后置有如下形式:“动+以+宾”的形式;“动+于(乎,相当于于)+宾”的形式;“形+于+宾”的形式。因此要想能够准备地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容易误入歧途。w.w.w.k.s.5.u.c.o.m7、不懂固定结构【例】上者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07四川卷)误译:上都留守(职位)空缺,宰相拟定的朝臣要用十来计算,都不被采纳,皇帝看着贺仁杰说:“没有办法替代你。”【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在翻译时要准确表达这一结构的语气,应译为“没有用来的”。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
10、为:上都留守(职位)空缺,宰相拟定的朝臣要用十来计算,都不被(皇帝)采纳,皇帝看着贺仁杰说:“没有什么人可以替代你。”【交流】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才能得分。8、不懂修辞知识【例】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也不厌也。(06四川卷)误译: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万钟我也不接受;如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箪食也不厌弃。【分析】此句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万钟”的“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万钟”即一万钟的俸禄,代指优厚的俸禄;“箪食
11、”的“箪”是竹制的用以盛食物的器具,因此用“箪食”指代粗陋的饮食。此句应译为: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二、文言文句式例析 一般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诚危
12、急存亡之秋也。梁将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臣本布衣。且相如素贱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予本非文人画士。(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高二语文答题卡.doc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 梅花魂 _人教新课标 (共14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