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七单元 A卷_教科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七单元 A卷_教科版含答案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单元测试 第七 单元 教科版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
2、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基础训练营(39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6分)要练
3、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
4、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石径(jngjng)紫貂(zzh)矫健(jiojio) 穹庐(qngqing)枫林(fng fng) 霜叶(shung sung)2看拼音写字词。(6分)(1) chnw lng cngmng的大地。 罩着夏季的 (2) xi风细雨不须归。(3) fi ko猪,还要在以前的农村,家家过年都要杀一头 j蓄去买年货。一年的(4) yn色各异,微风吹来,摇曳生姿,林间,鲜花朵朵盛开, w的蝴蝶。如同翩翩起(5) dn里睡大觉了。冬天到了,黑熊开始躲在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笼处_( ) _( )_( ) _( )铺 兴_( ) _( )
5、_( ) _( )4连一连。(5分)嫩绿的世界厚厚的 身姿焦黄的 叶子矫健的 脚掌欢腾的 烤饼5根据意思选择词语。(填序号)(6分)神秘莫测 千奇百怪 筋疲力尽五颜六色 葱葱茏茏 严严实实(1)紧密,没有缝隙。( )(2)形容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3)形容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物和现象。( )(4)形容非常疲劳,力气已经用尽。( )(5)形容非常神秘,让人捉摸不透。( )(6)形容色彩繁多。( )6句子训练营。(8分)(1)风儿吹过草地。(扩写)_(2)我想她今天也许可能是生病了,因为到现在还没来。(修改病句)_(3)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仿写比喻句)_(4)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初中语文 文摘(生活)为什么雪夜要“闭门读禁书”.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语言文字运用1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1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