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 佛山市 第一 中学 2015 届高三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嗔怪/瞠目 戕害/踉跄 供不应求/供认不讳B.整饬/叱咤 拗折/执拗 量入为出/量体裁衣C.毗邻/纰漏 应届/膺选 脉脉含情/一脉相承D.羞赧/赦免 践行/僭越 曲高和寡/曲突徙薪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讲故事比讲道理更重要。曾经精致呈现的美食色香味,通过一个个的故事,不绝如缕地渗入国人心田,让人开始重新掂量民以食为天的分量,不但品味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更感恩食材中的诚信与情义,甚而忧虑五千年饮食文化在利益之惑中的局部迷失。难怪有观众说,“舌尖2”让人看了,不再只是垂涎,还有了流泪的冲动。A
2、.精致 B.不绝如缕 C.民以食为天 D.甚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挑战甚至潜藏风险,也孕育着生机、预示着可能。B.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思考如何提高女孩自身安全防范态度,避免女孩出行随时成为“死亡之旅”的悲剧一再发生。C.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治安恶劣、环境恶化等问题十分严重,北京已患上令人揪心的“城市病”,治理迫在眉睫。D.有人分析近100年来那些最顶尖公司的成功密码,发现成功秘诀各有不同,但都需要有永不止步的探索、自我革新以及适时转型的远见。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鲁迅
3、先生就认为它导致保守、卑怯的人格。包括被斥不负责任,缺乏担当;或缩头藏尾,唯命是从。真正的中庸,追求至善、至诚、至仁、至德,通过慎独自修、反求诸己,使人合乎内外之道。中庸长期以来尤其是近现代被许多人抨击。但是,此类中庸其实是“伪中庸”,完全是变种乃至被妖魔化的中庸。毫无疑问,国人的一些劣根性有着文化“病根”,中庸也因之挨了不少“板子”。 A. B. C. D.二、古诗文阅读。共4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共20分。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汉)顺帝末,为
4、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复举种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
5、。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
6、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注】举种:举众,全体。生:生口(俘虏)。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交通:交际、往来B.暠素慷慨 ,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C.暠与相揖谢 谢:道别、辞别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7、 寇:侵略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暠至,复举种向化 驰传上言,二府畏懦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A.而 以 以 B.乃 以 则C.而 而 则 D.乃 而 以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B.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C.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D.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
8、但喜欢“立功立事”。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8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分)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2分)答: 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3分)答: (2)作者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
9、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0-12小题。共10分。10.下列句中加点字含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 过:经过B.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 趋:快走C. 构亭北岸,号“沧浪”焉。 构:构筑,建造D. 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闵:同“悯”,悲悯1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舒所怀,不可得也。 至洒然忘其归。尚未能忘所寓目。A.且 者 之 B.且 则 其 C.以 则 其 D.以 者 之 1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扁舟吴中,始租舍以处(2分)答: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2分)答: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早 发
10、 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 (2)请简要概括诗中表现“早发”之“早”的画面内容?(3分)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_,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_。(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2)_,大块假我以文章。_,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3)淇水汤汤,_。女也不爽,_。(氓)(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千骑拥高牙,_,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三、必考文
11、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18小题。共16分。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彭 林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
12、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
13、、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
14、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
15、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删改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05版)请将15、16题的答案填在答卷上。(15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
16、”,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需要。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D.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首先就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有一个清醒而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E.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16.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分)A.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B.诸侯争霸的春
17、秋乱世,证明了孔子关于“礼”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根本行不通。C.因为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所以中国在总体上维持了文明的高水平。D.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影响深远,对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7.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4分) 答: 18.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打破传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等,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加强传统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呼吁的理解。(分)答: 四、实用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
18、5分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美)丹卢泽德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发这份急电的时候,街道一片沉寂。但是在城市中心,人们的心碎了。家园沉入水里。汽车也被淹没,房子里黑漆漆的空无一人,而家具漂在水上。缓缓上涨的水在防护墙上发出阴险的响声。但是人已撤离的地区静悄悄的。一切都很平静。这是耳闻目睹到的场景。但是,当城市里运沙袋的英雄们躺下来休息时,1982年的这场洪水造成的难民们还处在混乱中。在河西边,令人心碎的程度最深,损失最为严重。在莫米和圣乔,水逼近防洪堤顶部。居民们爬到防水墙上察看水的最高线,他们在寻找希望的迹象。看到防洪堤还牢固的地方,他们就觉得有了希望;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1124二年级【语文(统编版)】《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2PPT课件.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