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密卷:段考模拟君之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原创卷A卷(福建)(考试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易密卷 段考 模拟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原创 福建 考试
- 资源描述:
-
1、绝密启用前|试题命制中心2019-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原创卷A卷八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2)_,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3)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山随平野尽,_。(李白渡荆门送别)(5)乱花渐欲迷人眼,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老骥伏枥,_。(曹操龟虽寿)(7)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8)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其五)(9)鸢飞戾天者,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10)富贵不能淫中作者表明何为大丈夫的语句为:富贵不能淫,_,_。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
2、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回忆录,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D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是感情的shn (A渗 B湛)透,是思想的火花,是理想的光辉,是智慧的结晶。从诗三百、离骚的源头,到乐府民歌,再到瑰 (Agu Bgu)丽宏伟的唐诗宋词,以至现代的新诗、散文诗
3、,诗人们以其幽微的洞察力、【甲】(A愁肠百结 B悲天悯人)的情愫、妙笔生花的笔墨,显示出多彩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乙】(A镌刻 B铭刻)出这悠久的诗意中国,影响了平凡而美丽的一代代华夏儿女。(1)根据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分)处_ 处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甲】_ 【乙】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原句:影响了平凡而美丽的一代代华夏儿女。修改句:_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4下面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词人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B全词语言圆转流利,清丽自然,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C“几时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D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曲谱短小的词牌称小令,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抒发了作者 之情。(2分)(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16分)【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5、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文首:头部有花纹。其鸣自詨:它的鸣声是呼叫自己的名字。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甚矣,汝之不惠(_) (2)惧其不已也(_
6、)(3)有鸟焉,其状如乌(_) (4)以堙于东海(_)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其如土石何/有鸟焉,其状如乌 B河曲智叟亡以应/以堙于东海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溺而不返 D虽我之死/常衔西山之木石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分)(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2分)9试分析愚公与精卫精神的相似之处,两则故事共同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朴素的思想?(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22分)匠 心杨一凡穆爷爷是镇上的木匠。听说他从小便没了父母,被一个好心的木雕师傅养大。木雕师傅本是紫禁城里头修缮宫殿的匠人,几经辗转流落到了这穷乡僻
7、壤的地方。他刻刀下的凤凰漂亮得像是要飞起来一样。穆爷爷承袭了他的手艺,木雕水平出神入化。无奈战乱年代无人欣赏木雕,他便转了行,做了个普通的木匠,平日里干些简单的木工活计。穆爷爷住在镇外的一座废园子里,别人都不懂为什么穆爷爷要住在这么个坍圮了大半的地方。只有我明白,穆爷爷是为了这园子里的木雕。穆爷爷时常在园子里抚摸着那些染上尘埃、疲惫不堪的雕花,就像很多年前那位木雕师傅所做的那样。木雕师傅在这园子里叹惋了半辈子,最终也未能见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听闻这位老人临终时还拉着穆爷爷的手嘱咐,游廊的花窗该如何开,亭子的匾额该如何修复。末了说:“老头子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看着那帮洋鬼子打了进来,毁了老祖
8、宗留下来的东西。当年我没出息,自个儿跑出了京。老天爷发善心,让我到了这儿,安安稳稳活了几十年。可我这心里头难受啊!那年我背着包袱走出屋子,见着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我还没做完的花雕”“小穆啊,老头子有私心,舍不得这门手艺跟着我埋进土里。你把那园子修修好,就当是圆了老头子的一个梦。”我不懂那是怎样深重的愧怍和念想。记忆里穆爷爷曾说:“丫头,你看看这些木头。它们都是活的啊!这些断了翼的鸟,折了枝的花,也会感到疼的啊。”彼时我抬着头,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好像世间之事,至伤痛也不过臂上一块瘀青。涂上药酒,吹一口气,就可以消隐无踪。“还要更疼啊。”穆爷爷笑了起来,摸着我的头,“阿苗长大
9、了就会懂的。”我时常觉得,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是为了修复那些木雕。在那些缓缓流动的时光里,我也曾整日徘徊于亭台楼阁间,指尖掠过雕花的窗棂。我想,一定有那样的一个瞬间,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旧屋,木凳,暖阳。穆爷爷伏在案上,布满皱褶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他的脚边堆满木屑,空气里有陈旧却不曾霉变的木香。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时光荏苒,岁月静默。小镇一如既往的宁静。我一天天地长大,穆爷爷一天天地变老。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
10、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他开始加快了修复木雕的速度。以往我去时,还能见他在做着不知哪家的木凳,现在却已渐渐看不到了。他一心扑在了他的木雕上。穆爷爷说:“丫头,我担心我的时间不够了啊。”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瘦着,好像把所有的气血都注入了刻刀。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什么事要发生了。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那样的专注,仿佛最轻微的扰动都是一种罪过。现在回头看去,我想有些事情早已注定。或许,在木雕师傅收下这个弟子时,命运就开始以无可逆转的姿态走向终局。那一日我出门前,母亲接了个电话,在那里怔怔站了几秒,尔后放下听筒向我
11、招手:“阿苗,回来。”我站住了,犹疑了一瞬间,又迈开了步子。“我要去废园。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吧。”好像这样就能改变已发生的事实一般。母亲急急地追出来,我却已消失在小巷深处。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我并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蜒,昂首奋飞,栩栩如生。昨日我来时,穆爷爷指着那条失了双眼的游龙,道:“这是园里最后一处需要修复的地方了。”语调兴奋如孩童。“了却这桩心愿,我也能安心地入土了。”谁料一语成谶。穆爷爷的葬礼我没有参加。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活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葬礼时我就在那儿,
12、独自像个疯子一样地哭了一场,泪眼蒙眬中重又看到了那个苍老却笃定的身影。我想穆爷爷一定还是开心的吧。看着两代人,或许是更多人的梦想在手下圆满。那以后我再未去过废园。不,现在它已不叫废园了。省城来的专家见到它后如获至宝,听闻修复它的老人业已过世,又是好一阵扼腕叹息。废园的名字被从古籍中翻了出来。它叫匠园。木匠的匠,工匠的匠。镇上的几个老人一拍脑袋,笑叹道:“我说老穆怎么总守着那个园子呢。你还记得不,他单名一个匠字啊!”穆匠。木匠。匠园。(光明日报2019年03月09日,有删改)10下列哪一项不是体现了阿苗对穆爷爷的懂( )(3分)A“而我每次去都安安静静”“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文中
13、多处描写“我”静静地看穆爷爷干活,体现了“我”的懂事。B“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写“我”对那些木雕的欣赏,体现了“我”的懂。C我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说出了我对穆爷爷的话的理解。D“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体现了“我”对穆爷爷工作价值的高度赞扬,这也是一种懂。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分)1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6分)(1)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活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从词语角度)(3分)(2)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江西专版2020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作业课件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