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导学案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均数的再认识
- 资源描述:
-
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导学案设计课题平均数的再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旨在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平均数的不同方法。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为了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设计有如下特点:1.有冲突才会有探究,有认知才会建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冲突,使之成为学生重新构建认知的良好契机。在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发现新知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中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这样,不但完成了学生对新知的整合与建构,而且把探索求知、发现新知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2.有合作才会有交流,有补充才会完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合作与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组内讨论、同桌交流体现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智慧都被整个群体共享,使学生对平均数的再认识更全面、更深入。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作业纸、直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引入。(5分钟)1.引导学生说一说平均数的特点。2.组织学生完成下题,检验所学知识。下面是五年级三班7名同学的身高,求他们的平均身高。(单位
3、:厘米)1421471431481451441463.引入新课,交待学习任务。1.小组内讨论、交流、回顾,说出平均数的特点:平均数能很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2.回顾学过的知识,尝试独立解决问题。(142147143148145144146)7145(厘米)3.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1.要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通常用什么数来表示?二、探究新知。(20分钟)1.引导学生探究平均数在乘车买票问题中的作用。(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的规定。(2)组织学生讨论:1.2m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呢?(3)根据教材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2.组织学生探究平均
4、数在评分问题中的应用。(1)课件出示教材87页统计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2)引导学生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3)引导学生明确:在实际比赛中的记分方法。(4)引导学生说出歌手大赛记分方法的道理。(5)组织学生按照新的记分方法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3.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1.(1)通过阅读文字资料,明确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儿童免费乘车。(2)小组内讨论、交流、猜测,可能是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1.2m可能是这些儿童身高的平均数。(3)小组内交流:由于大部分学龄前儿童的身高都小于1.2m,所以免票线确定为1.2m是合理的。2.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