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32191
  • 上传时间:2025-10-26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介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相应的验算。使学生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计算前养成先估算的习惯,增强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2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合作交流和学习的意识。3通过了解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激发学生热爱保护动物的情

    2、感;通过了解云南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购物的情景,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计算是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 被减数中间有 0 的需要退位的加法。四、教材分析本单元分成三部分,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教材编排特点如下:1教学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1)加法:结合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2)减法:结合云南旅游的路途问题。(3)加减法验算:结合购物中的问题。2加强估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1)计算 500185 时体现算法多样化。(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

    3、。(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 0 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自己完成。五、教与学的建议1加法:教学这部分内容时:(1)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在上课时进行汇报交流,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2)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3)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简单说明已知种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

    4、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4)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例 1 和超过 100 的加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进行计算,然后重点就“十位满十,怎么办?”开展讨论。本例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加强练习,减少错误率,同时为例 2 的教学做好铺垫。除用竖式计算外,一些好的学生也可尝试用口算。注意加强应用问题的训练,如结合练习中的内容,进行提问题的训练。例 2 连续进位加法 可以再次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出发,提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 2:376284,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由于学生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5、中已经学过估算,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小组讨论“怎样进行估计”,再看教材中是怎样进行估算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估算的方法。可简单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围。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估算的作用,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笔算教学仍可采用先尝试再交流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1”。连续进位的加法教学时,要留意纠正在连续进位过程中,学生容易忘记加上进位 1 的错误。2减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

    6、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 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 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另外,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加强练习。例 1 连续退位减法 同加法一样,教学时仍然采取情境引入、估算、笔算三个层次安排教学。(1)从实际问题引入减法计算。这里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以师生乘车旅游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昆明出发到达了大理,已经走了 348 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

    7、图反映了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2)估算。教材仍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估算的问题,提示了估算的方法。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针对 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 517 和 348 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有可能学生提出看做 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 350,可以结合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3)笔算。教学时,可采取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围绕教材提出的“接下来该怎么做?”进行讨论。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

    8、组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 1”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 2 被减数中间有 0 的连续退位减法 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教材是在例 1 的基础上,把被减数 517 改为 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 1,十位上是 0,怎么办?”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要从十位上退 1,十位上是 0,就要从百位上退 1 作 10,再从这个退下的 10 中退1 到个位作 10,这时十位上是 9。如果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例 3 被减数中间和末

    9、尾都是 0 的连续退位减法 笔算计算原理与例 2 相同。教材在这里安排用多种方法计算,运用竖式计算方法和过去学习的口算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中提示了两种口算的方法。教学本例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算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由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解题过程,进一步巩固笔算计算方法。学生可能提出不同于教材的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3加减法的验算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境图:妈妈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 200 元。售货员找给妈妈 17 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

    10、给妈妈多少钱?”。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 1(如果有条件可用多媒体做成动态画面以展现事情的发展情节)。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并进行计算。然后出现孩子的问题(使用多媒体可结合画面出现孩子的画外音),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使学生明确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引出课题。例 1 加法的验算 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的计算结果正确吗?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

    11、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们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例 2 减法的验算 教学这部分内容依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归纳是:(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六、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19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二.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二.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一.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一.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
  • (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学霸自主提优拔尖)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常考题、易错题、拓展题)名师详解与训练.doc
  • (备考)中考数学复习:快速记忆6个技巧.doc(备考)中考数学复习:快速记忆6个技巧.doc
  • (备考)中考数学复习必做试题.doc(备考)中考数学复习必做试题.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