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书愤 导学案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书愤 导学案 陕西省 柞水 中学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 资源描述:
-
1、书愤导学案编写人:徐庭东 审核:陈忠章【温馨心语】一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二诗界十年靡靡风,兵魂散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把握重点词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知识链接】1、作家及作品介绍(知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 2、
2、写作背景(论世)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3、相关典故(1) 塞上长城: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一次,皇帝欲杀檀道济,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2
3、) 出师一表:用了诸葛亮写作出师表,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 【自主学习与检测】1、基础积累【详见新学案15页】2、解释字词 书:写;愤:义愤。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豪气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渡口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意为相差无几 3、名句赏析【详见新学案16页】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合作探究、问题生成与解决】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试举一例加以分析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
4、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用典明志,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2、探究: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1)、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2)、作者经历:晚年之作 胸怀大志 不得重用(创作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高二语文答题卡.doc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课时作业4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科普文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