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1学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1学案 河北省 武邑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古代 诗歌 鉴赏
- 资源描述:
-
1、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野 歌 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2018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别离已久
2、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3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 4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2018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
3、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老路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6.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2018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9题。(共12分)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4、。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
5、惜与赞美。8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9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201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9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