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1课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1课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新人教版 2021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 单元 21 大自然 声音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七单元单元教学总览【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明友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父亲、树林和鸟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得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课文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带刺的朋友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
2、,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课文配有两幅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的可爱,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篇章页上呈现了问话形式的人文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2.单元重点:(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课后练习二借助图表“填写音乐家档案”,引导学生借助初读把写得美妙的声音摘抄在空白处,把积累词语与初读感受
3、结合起来;课后练习三列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体验感受和积累描写声音的生动的词语。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课后练习三列举了含有生动表达的句子,“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一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插图或影视作品感受树林当时的样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父亲与树林融为一体的情景;“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一句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层想象,体会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分辨出鸟的气味,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人。带刺的朋友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课后练习三列举了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从越来越亲近的称
4、呼中感受到作者对刺猬逐步加深的情感。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2)学习书面表达,记录自己的想法。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现象,积极进行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以前的记叙文不同的是,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仅仅停留在表面状态,他们仅仅观察生活现象的表面,不善于做深入的思考,并且他们对生活现象的
5、观察是零碎的,不注重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加上他们阅读量不大、语言积累不够,所以在习作中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成为一大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课文为突破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同时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教法建议】1. 在教学中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作者描写和叙述中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边学习边交流,在不断的小结中深化认识,积累语言。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2. 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
6、的视野拓展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3.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做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于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扎实的摘抄能力。4.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课文21.大自然的声音222.父亲、树林和鸟223.带刺的朋友2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1习作我有一个想法2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2合计1121大自然的声音(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1.学会“妙、奏”等七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呢”,熟练书写“妙、演”等十三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二十
7、二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3.能找到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3.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4.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关键能力力
8、格必备品格【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背诵课文2-3自然段。(重点)2.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难点
9、)【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声音导入。教师口述: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家园,也是永恒的智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大自然,感悟自然。声音展示: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谈话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听听大自然里的美妙声音!(板书:21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大自然为什么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呢?(学生大胆猜测,指名多个学生发言,教师举例: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
10、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开始,利用课件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更近一步接近文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学习生字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
11、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按要求自学生字、词。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2)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美妙 演奏 呢喃细语 雄伟 打击 汇聚 叽叽喳喳(重点指导生字“奏”为平舌音;“喳”为翘舌音;“喃”为前鼻音等。)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指导读好四字词语:呢喃细语(3)学习多音字:曲(qq)呢(nen)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a.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曲(qq)q1弯转,与
12、“直”相对,如弯曲、曲折;2不公正,不合理,如曲说、曲解、委曲求全;3弯曲的地方,如河曲;4偏僻的地方,如乡曲;5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如酒曲、曲霉。 q 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如曲艺、曲话;2歌的乐调,如曲调、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寡。 b.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呢(nen)ne1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例句:是应该买苹果,还是应该买雪梨呢?2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确定的语气。例句:他还没来呢。 n1悄声细语,燕子鸣声,如呢喃;2呢绒,一种较厚较密的织品。读一读:a. 两位老同学一起走在弯曲(q)狭窄的小路上,不由自主地
13、哼唱起儿时的歌曲(q)。b.燕子在呢(n)喃,大雁掠过蓝天,潺潺流水捎来了春天的讯息。这一切怎能不让人感动呢(ne)。(4)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呢喃】 由于受到刺激而感情冲动。【雄伟】 累积起来,聚到一起。【激动】 小声说话的声音。【汇聚】 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大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汹涌澎湃】 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波澜壮阔】 雄壮而高大。(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大自然中“风”“水”“动物”这几位音
14、乐家的演奏。) (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课文先讲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围绕这一意思依次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三、学习“会写字”妙 演 奏 琴 柔 感 受 激 击 器 滴 敲 鸣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本课要求写的字中,“激”是左中右结构,“器”是上中下结构,要注意各部件摆放的位置和笔画的穿插;“奏”“琴”“柔”在书写书要注意撇捺舒展;“琴”字容易写错,书写
15、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字形,最下面不要多写一点;“敲”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字形,右边部分不要写成“支”。)(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奏、琴”和左右结构的字“妙、演”,学生练写。妙:“女”首笔撇点的撇要长,点稍短,横稍向上拉;“少”的点稍高。演:右边“宀”下边有一短横,下边是“由”,中竖与上横相连。奏:上边三横要紧凑,下横要长,一撇贯穿三横,捺在下横处,撇和捺要舒展。琴:左边“王”下横变为一提,两个“王”要扁小,“今”撇和捺要舒展。柔:“矛”上边横钩要短扁,钩末端有一点,下边的横要长,“木”要宽大。感:注意“咸”里面有一短横,右上角有一点,“心”要扁宽。受:上下两部分窄、中间要
16、宽,上边四笔要紧凑,下边“又”舒展。激:三部分要写窄、紧凑,中间下边是“方”,上边有一点。击:上边两横中下横要长,下半部分稍扁窄,中间一竖贯穿上边两横。器:四个“口”要小、匀称,“犬”要扁宽、右上角有一点不能丢。滴:右边上横要长,下框要大,里面“古”要小。敲:“高”要窄,两个“口”要小,注意右边不是“支”,上边短横不出头。鸣:“口”要小,第七笔竖折折钩都稍长,上框内有一点,下横最长。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互相交流等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全班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对于
17、会写字,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在交流中掌握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手风琴 打击乐器 (2)表示动作的词语:演奏 呢喃细语 敲敲打打 汇聚(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美妙 轻轻柔柔 温柔 雄伟 激动 淙淙 潺潺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4)描写声音的:美妙 呢喃细语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叽叽喳喳 唧哩哩(5)叠词:轻轻柔柔 敲敲打打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淙淙 潺潺 哗啦啦叽叽喳喳的 唧哩哩2.练习运用:练习用表示声音的词语说话。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
18、么?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啊!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2)(3)(5)(6)(7)(8-10)(11)(12)(13)(14)(15-27)(28)(29-32)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2.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课前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
19、自然。大自然里有许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这些音乐家和歌手将举行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课件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 2.大家想去听吗?不过,要去参加音乐会,听美妙的声音,还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课件出示词语)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美妙 演奏 手风琴 轻轻柔柔 呢喃细语 温柔 感受 雄伟 激动 打击乐器虫鸣敲敲打打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汇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汹涌澎湃波澜壮阔 叽叽喳喳的 唧哩哩(1)指名读、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2)说说自己对喜欢的词语的理解,也可以用词造句。(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象声词:描绘事物声音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