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核舟记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核舟记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2023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11 核舟记 作业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11课*核舟记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二黍(sh)糁之(cn)贻余(y)罔不(wng)B.箬篷(ru)篆章(zhun)多髯(rn)椎髻(j)C.器皿(mn)衣褶(zh)壬戌(sh)了了(lio)D.倚之(y)诎臂(q)船楫(j)有奇(q)答案1.BA项,“糁”应读“sn”。C项,“戌”应读“x”。D项,“奇”应读“j”。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箬篷覆之B.石青糁之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答案2.DD项中的“简”释义为“挑选”,其他三项均为词类活用。A项,名词作状语,用箬篷。B项,名词作状语,用石青。C项,名词用作动词,戴
2、着高高的帽子。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答案3.(1)奇妙 零数、余数(2)做,这里指雕刻 是(3)一头 端正,不斜4.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是什么用法?将对应的序号填入句后括号内。(1)能以径寸之木()(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3)石青糁之()(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5)无丝竹之乱耳()A.代词,代指人、物、事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助词,无实义,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答案4.(1)C(2)A(3)A(4)D(5)B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尝贻余核舟一古义:今义:(2)其两膝相比者古义:今
3、义:(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今义:(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今义:答案5.(1)曾经 品尝,尝试(2)靠近 比较,较量(3)竟然 曾经(4)挑选 简单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4)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答案6.(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关键词:罔不、因、象)(2)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关键词:峨冠、髯)(3)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关键词:比。倒装句)(4)这个船的顶部较平,(作者)
4、就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字。(关键词:夷。“于”的省略)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5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佛印绝类弥勒哀转久绝B.神情与苏、黄不属 心有所属C.高可二黍许 以身许国D.而两膝相比者 比肩接踵 答案1.DA项,极,非常/消失。B项,类似/归属。C项,表示约数/给予,奉献。D项,两个“比”的意思均为“靠近”。2.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中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C.作者在介绍核
5、舟时,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总分总,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最后赞叹核舟技艺巧夺天工。答案2.C 介绍顺序应是:船舱、船头、船尾、船背。3.结合课文第二段,分析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4分)答案3.【答案示例】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引人注目;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开关,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着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中的名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与主题呼应。(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解题思路】可从核舟的形状、表现的主题以及对读者的吸引力
6、等方面分析。4.本文语言简洁、严密、生动,结合下面的句子做具体赏析。(5分)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答案4.【答案示例】对舟上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了生动的说明介绍。(1分)居右者,呈动态之美,因此先写面部,后写举止,重点在举止。(1分)居左者,呈现静态之美,先写举止,后写面容,重点在面容。(1分)动静相宜,次序井然,神态毕出,渲染了舟中轻松、愉快的气氛。(1分)跟船头的情景相呼应,突出“泛舟”的主题。(1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所给语句写舟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
7、个“视端容寂”,很专注的样子。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深为赞叹。5.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1986年,位于四川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三星堆“再醒惊天下”。在出土的500余件重要文物中,仅有“半张脸”的金面具残片成为关注的焦点。众多网友脑洞大开,纷纷通过P图等方式,试图还原整张黄金面具。4月12日,一名年仅25岁的B站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以下简称才浅),在B站上传了一条名为15天花20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高二语文答题卡.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