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教学 实录 25 争论 故事 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争论的故事苏教版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争论的故事。 师:“争论”二字要强调一下,再来! 生:争论的故事。(“争论”二字明显强调) 师:同学们都爱听故事,对吗?关于故事,老师这儿还有个故事的故事,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印度国王有三个儿子:大傻、二傻和三傻,他们一个比一个傻。国王着急呀,遍请名师,用各种方法来教育,都没有效果。可是,有一个老师却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让仨傻不傻。知道他怎么教的吗? 生:(摇头) 生:讲故事? 师:猜对了,就是讲故事!用故事来启发智慧。为此,这个人还编了一本书,叫五卷书。这本书后来就流行了整个印度,成了印度人,特别
2、是青少年的生活教科书。你看,故事能让人变聪明,故事能让人长智慧!是不是更喜欢故事了?那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打开书。 二、读课文,教给阅读方法 师:故事在课文的2到5自然段。读故事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叫“边读边想”。 (师板书:边读边想) 师:要想当时的情景,想背后的含义。好,开始默读思考,在书上作出记号和批注。 师:好,我们拿起书,一起来读这个故事。请你来读。 生: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师:读到这儿就可以想:以打猎为生,说明兄弟俩的箭法一定不错。 生: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 师:“一群大雁”,说明大雁的数量不少,(指课件上的图)见过大雁吗?
3、脑海中浮现它们的样子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嘎嘎”叫着,从兄弟俩的头上飞过。 生: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 师:“很想”,说明他们很饿,急需进食。凭他们的箭法,这个想法完全能做到,但他们心动了,却没有立即行动。要读出“很想”的味道。 生: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突出了“很想”)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师:“然”在这儿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可以想想哥哥
4、的表情,还可以想想大雁。 生: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兄弟俩就找他来评理。 师:这儿要停得长一些,要想到,兄弟俩又把刚才争论的话给老人说了一遍,老人还要思考一下,需要时间。 生:老人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道理,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师:知道什么叫“两全其美”呀? 生:哥哥高兴,弟弟也高兴。 师:对!就是双方都满意,也叫“皆大欢喜”。 生: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可是,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师:“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你
5、想到了什么? 生:兄弟俩目瞪口呆,都愣住了。 生:兄弟俩很后悔,不该争论,白白浪费了时间。 师:很好,边读边想,就能读出味儿来,还能帮助自己理解。故事里的兄弟俩为了什么而争论? 生:他们在争大雁怎么吃。哥哥要煮了吃,可是弟弟却要烤了吃。 师:简单地说,就是为大雁的吃法而争论。结果呢? 生:结果,等他们去射大雁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师:也就是飞走没吃成。 (在交流中,师板书) 兄煮 飞走没吃成 弟烤 师:这是盛老师讲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争论的故事。有人说,课文的题目也可以叫“盛老师讲故事”,你认为可以吗? 生:我认为可以。因为这就是盛老师讲的故事。 生:我也认为可以,但我觉得还是书上的题
6、目好。 师:好在哪里? 生:故事讲的是兄弟俩在争论,所以题目就叫“争论的故事”,这样可以吸引读者。 师:是的,课文是房子,题目是窗子,透过“窗子”可以看到“房子”里的东西,这样的题目才好。 三、品争论,领悟故事内涵 师:看来,“争论”二字,值得品味。既是“争论”,肯定离不开人物说的话,让我们再次聚焦他们的对话。(出示“争论”部分的文字) 师:男生读哥哥的话,女生读弟弟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师生分角色读) 师:再反过来,女生读哥哥的话,男生读弟弟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师生分角色再读) 师:这样的语言,一读,争论的味道就出来了。如果弟弟这样说:(出示) 鸭子可以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
7、!大雁也可以烤了吃。 师:和原来的句子比比,你觉得怎么样?(出示)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生:我觉得书上的句子像争论,改过的句子不像是争论。 生:我觉得书上的句子争论的味道很浓,改过的句子没有争论的味道,味道不浓。 师:这就是中国语言的特点,同样的意思,说法不同,感觉就不一样了。奥妙就在那几个问号和感叹号里面,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轻读) 师:既是争论,则不光有它的语言方式,争论的人还有他们特别的表情和动作,有没有想过他们争论时候的样子? 生:他们皱着眉头,瞪着眼睛。 生:好像要打起来的样子。 师:(出示插图)看看这幅图,这就是兄弟俩争论的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6.陶罐和铁罐课后练习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