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桂花雨 人教新课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桂花雨 人教新课标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桂花 新课
- 资源描述:
-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3.通过自读自悟和交流,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2. 教学重点/难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教学用具 课件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文题目桂花雨。2.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童年的趣事吗?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3.齐读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体现自学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文要求我们怎么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
2、学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新词。(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学生按要求自学。4.交流自学情况。(1)认读词语。(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几大州(2)理解词语。姿态:姿势。课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浸:课文是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故乡摇桂花的乐趣。)三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1.A.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
3、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B.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两句话写出了桂花的香。第一句中的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第二句是说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约束,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1)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从课文中找答案。(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香气会显得更浓郁。)(2)那么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
4、花。它已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两地的桂花没有区别,但因为母亲用感情去体味它们,所以感觉自然不一样。)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一个“又”字说明作者曾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她又一次想起来。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着作者童年的快乐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成为她幸福童年中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四拓展训练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小组交流。 课后习题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届高考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板块2 专题3 考题研析 第1讲 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