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1 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1 苏教版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滴水穿石 启示
- 资源描述:
-
1、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积累四字词语。3、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4、体会文中举例说明与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三个含义深刻的句子。2、品读中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教学难点1、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举例说明和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设计理念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自读感悟和适时的点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交流资料,增强对文本所说
2、的事理的认识,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本堂课主要采用质疑探究,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学习,让他们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同时,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深刻领会“启示”含义,努力实现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的最佳效应。设计思路本文层次非常清晰,由奇观引出观点,进而用事例论证观点,最后全面揭示启示并提出希望。我按照这样的文路组织教学,先了解奇观,抓住重点词句来感知“小水滴”的精神,再精读事例,通过名人故事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从而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课时划分 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三、理清课文条理。四、指导书写。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图文并茂和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知小水滴的可敬可爱,丰富学生认知,知道小水滴为何能够穿透石块。2、通过合作学习,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三个含义深刻的句子。2、品读中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4、教学难点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名人成功的事例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成功或失败的例子。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用词语形容。教师:这是水滴给大家的最初感觉,就是这弱小的,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身上却有着不一般的精神,它与石头一起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板书课题)2、看,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形容小水滴精神的词语。(课件出示: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坚持不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教师指读,学生齐读。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具体感受小水滴的精神所在。(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
5、中通过图片勾起学生对课文的回顾,通过形容小水滴,巧妙渗透出课文所要传递的一种精神】二、了解奇观,探究成因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2、一生范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这石头中间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课件)水滴为什么能够滴穿石头?(教师相机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3、教师: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你从课文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这一点?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应词语。师生讨论,交流。集体朗读,读出对水滴的敬佩。4、出示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齐读,换个说法。指导朗读。【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这时学生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安徽专版)习题讲评课件:18(共28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