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3劳动的开端_北师大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教学 反思 5.3 劳动 开端 北师大
- 资源描述:
-
1、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3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2019)1、 用比较的学习手法,体现语文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首先取决于语言的工具性,列宁曾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斯大林也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这表明语言是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工具性还表现在,它是思维的主要工具。因为人的思维活动,即形成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都主要借助于词来完成,而且人的语言清晰度与其思维清晰度是密切相关的。当然,语文教学并不等于语言活动,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和从事社会工作的工具。因此,我们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理解,可以归结为现行中的概括:工具性
2、,指语文是日常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功课、获取新知识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最基本工具。在上面案例的句子教学中,我就抓了一个比喻句,一个“像”字。同样意思的句子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因为有了句子之间的比较,学生很快发现,一个“像”,写出了煤筐晃荡的幅度之大,给行走带来很大的不便。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自主的感情投入,句子的朗读就与文本产生共鸣。教学下来,学生也发现比喻句的作用,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增强。2、 一唱三和的朗读,感悟语文人文性。“人文”一词有两个语素构成,一是“人”,二是“文”。人既是个体性的人,也是人化中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遵义专用)课件:10 (共2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