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38).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10110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25.3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故都的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38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故都 教案 教学 设计 优秀 公开 38
    资源描述: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学目的:1.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学会运用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2. 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3. 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教学方法:自读- 讨论评讲教学构思:以作者情感为线索结构全文教学重点:散文的“形”与“神”教学难点:散文的景与情教学媒体:计算机或幻灯机和录音机教学时数:一课时(40 分钟)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语设计1、师:历代名家对秋都特别的钟爱,描写秋的佳作数不胜数,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生:“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师:对。这是王维的

    2、滕王阁序中的名句。那,还有别的吗? 生:(沉默)师:那我们看看名家对秋的评价是如何的?佳句: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名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山居秋暝欧阳修秋声暝(从计机中调出已准备的材料。如下:)师:这些佳作中既有颂秋又有悲秋,既有描写萧瑟凄凉,又有刻画絢丽多彩。那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请翻开课本 P250。2.师:上课之前,老师已经把自读题给出,让同学们作了充分准备。下面,以自读 题为依据,欣赏分析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3、 2,并根据练习思考下列题目:1. 你认为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秋?请用一字概括。2. 在课文的第 1、2 自然段,作者分别用了哪些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征以及感觉。3. 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请同学们根据想象力分别把景色画出来。然后,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秋景来表现秋味的? 4.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只选取上述秋景描绘呢?试从主客观分析。5. 课文的最后,作者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意图是什么?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6. 纵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为什么?7. 作者运用了散文的抒情手法,请问“形”与“神”在文中各指什么,两者的 结合

    4、点是什么?(弹出自读题,如下:)二、检查预习,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1、第一部分师:翻开课后练习 2,请一位同学结合练习 2 来完成第一部分“总起”。生:处写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感受和向往;处写南国之秋不能让人满足。北国之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作者“想饱尝一尝”;而南国之秋的特点是 “慢”、“润”、“淡”,作者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作者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的秋的依恋。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从这,同学们能回答练习 1 吗? 生(齐答):“味”,即“清”、“静”、“悲凉”。师(点头表示满意)(弹出板书,如下)向往:“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

    5、到十足“向往:“想饱尝一尝”南国之秋感受:“慢”、“润”、“淡”总起北国之秋感受:“清”、“静”、“悲凉”2、第二部分师:写到秋味,作者是如何描绘表达的?要是同学们写秋,会如何描绘呢?现在,分 析课文的第二部分。下面请五位同学尽情发挥画艺(五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图) 师:五幅故都的秋景图是什么?生:清晨作者在院子所见的景象;槐树的落蕊及其有关情况;秋蝉的残声;秋雨及雨 后话秋凉的场面;枣树在秋天里的奇景。师:说对了。五位同学都画好了。请每位同学结合练习 3 来介绍秋景图。生甲:这是清晨作者在院子所见的景象图,有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和秋草这些景物都给人清凉疏朗的感觉,尤其是蓝色的牵牛花更增

    6、添了萧瑟的秋意, 营造出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氛围。师(投以赞赏的目光)生乙: 这是槐树的落蕊图。作者借助“槐蕊”写出秋的“寂静”。无声无息的槐蕊夜里悄然而落,“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给人静寂的感觉;“扫地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突出了秋的清,给人清静悠闲的感觉;作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生丙: 这是秋蝉的残声图,作者从广阔的角度写出悲切的蝉叫声,每刻都引发人的思绪,叩击人的心扉。萧瑟的气氛笼罩着故都,让人顿生“悲凉”之感。生丁:这是秋雨及后话秋凉的场面图,作者精心细描了一幅秋雨图,“灰沉沉的天底下”, “息列索落”,“忽来一阵冷风”。而且着重表

    7、现秋雨过后,都市闲人的着装举止、言谈神情,听到悠长悠长、平平仄仄京调,一缕乡愁,一缕寂寞的悲凉,油然而生。生戊:这是枣树在秋天里的奇景图。虽然只是平常的枣子,作者却给以了另一种含意, 把枣子的生长过程看作是秋由始至终的过程,赞枣子的同时也是赞秋。师:这五位同学都画得很好,基本上把作者描绘的景象都表达出来。作者分别从色、形、声、味、实来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清”、“静”、“悲凉”,而这又是散文的特点的体现。生(齐答):形散而神不散。师:那么,同学们能回答练习 7 吗?生(参差不齐回答):“形”是五幅故都的秋景图,“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两者的结合点是“

    8、清”、“静”、“悲凉”。师:同学们把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握散文的情与景的呢?哪个同 学能结合练习 4 说一下?生:作者通过“清”、“静”、“悲凉”这共同点来处理,景是故都固有的自然景象,情 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跟他的处境有关。这样,就决定了作者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 什么样的情。师:很好。同学们可结合“预习提示”来体会。在这部分的最后,作者再次通过文学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话是生(齐答):“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悲凉”秋雨秋枣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深化) 特别引起深沉、

    9、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蝉“静”秋槐蕊“清”秋院: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和秋草记叙师:(点头)(弹出板书,如下)smj-错误!图片开关必须是第一个格式 编排开关。smj-错误!图片开关必须是第一个格式 编排开关。3、第三部分师: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乎醉倒了我们,然而却先醉倒 作者自己。他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哪个同学能回答练习 5?生:作者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运用对比来形象地比喻两者之味的 不同,说明了南国的秋的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师:回答得很好。既然运用了比喻,哪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生:本体是南国的秋和北国的秋;喻体是黄酒与百

    10、干、稀饭与馍馍、鲈鱼与大蟹、黄 犬与骆驼,相似点是“味”。师:回答得很正确,作者的意图正是如此。最后,直抒对故都的秋无比眷恋之情,再 次与前文呼应。4、第四部分直抒对故都的秋无比眷恋之情(呼应)南国的秋的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对比呼应)3、总括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深化)“悲凉”秋雨秋枣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秋蝉“静”秋槐蕊“清”秋院: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和秋草记叙2、分写北国之秋感受:“清”、“静”、“悲凉”向往:“想饱尝一尝”南国之秋感受:“慢”、“润”、“淡”向往:“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1、总起故都的秋师(弹出全文结构图,如下)师:全文学习完了,同学们定能回答练习 6? 生(齐答):颂秋。师:嗯!虽然全文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是作者通过对这些普通的花草和普通景 象的信手勾勒,传达出作者心目中最美好的秋味,正如一曲悲凉的颂歌。如此写 秋,看似平淡,实则秋味更足,意境更深。学习了这文,同学们要把这种技巧活 用到做文章中。三 、 结 语 设 计师: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我们就结合音乐秋思一起来齐声朗读这“一曲悲凉 的颂歌”。生(齐声朗读)四、 课堂教学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38).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011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