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3牛郎织女 第1课时 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13牛郎织女 第1课时 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单元 13 牛郎织女 课时
- 资源描述:
-
1、13牛郎织女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有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课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
2、并结为夫妻。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第五部分(第11、12自然段):写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这篇课文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来源: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根据故事发展顺序,读懂故事情节,试着给每一个情节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结构。3.品读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能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进一步体会牛郎、
3、织女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4.感受故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寄托,了解民间故事的表现艺术特点,领略民间故事的魅力,进一步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愿望,推荐阅读三部作品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重点】感受故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寄托,对故事中的人物能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领略民间故事的魅力,进一步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愿望。【难点】感受故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寄托,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能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1.读书指导。(1)初读指导。初读课文,可以先从课题入手,提示课题后,要让学生读准“牛郎”这两
4、个字。然后设问:读课题我们想到课文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悬念初读课文。(2)精读指导。在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要着力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第1、2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弄清这两段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习第3至5自然段时,应着重抓住老牛的话,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时的情景,体会老牛对牛郎长者般的关心。弄清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再通过朗读来仔细体会牛郎的“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体会织女的心地善良。第6、7自然段,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
5、这段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再启发学生边读边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写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的。第8至10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课文用这三个自然段,把故事逐步推向高潮。第11、12自然段是整个故事的结局,描述得很简洁。字里行间充满了美妙的传奇色彩,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想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适当想象一下美好的意境。2.合作探究。结合本课的学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次民间传说的搜集采风活动。先阅读相关故事,或是向他人了解一些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写下来。3.相关提示。(1)课后练习1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复述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吸收和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因此,复
6、述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2)实践活动。在学习本课之前或之后,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民间故事,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可以指导学生夜晚观察牛郎、织女星。来源:ZXXK【教师准备】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2.收集一些学生熟知的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学生准备】1.收集几则古代的成语故事。2.预习课文,初步解决生字、词,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内容。 2课时第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2.根据故事发展顺序,读懂故事情节,试着给每一个情节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结构。3.品读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能有自己
7、的认识和评价,进一步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重点】试着给每一个情节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结构。【难点】品读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来源:学科网方法一1.出示迢迢牵牛星,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借助注释读懂诗的大意。诗中讲了哪个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PPT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素手,札札弄机杼(zh)。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关于牛郎织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3.你了解民间故事吗?交流: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生动的语言、丰
8、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寄托了美好的情感(板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这些故事以口头讲述的形式流传下来,后来又经过了文人的整理、加工和修改,一直流传至今。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不仅被写成诗、写成书、拍成电影、拍成戏等,还把他们相会的日子农历七月七日定为“七夕节”,这备受人们喜爱的故事必定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著名作家叶圣陶笔下的牛郎织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和牛郎织女有关的古诗词,既扩展了学生阅读面,又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既了解了民间故事的特点,有了解了牛郎织女故事的相关背景,一举多得。方法二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姥姥的剪纸,感受到姥姥的技艺高超
9、,体会了祖孙深情。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民风民俗,去感受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魅力。(齐读课题)板书:民间故事2.你了解民间故事吗?(交流:民间故事是最早起源于劳动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文学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寄托了美好的情感,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3.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在我国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了,在入选我们课本时是由著名作家叶圣陶老先生整理、加工、改写完成的。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用真情触摸文章的语言文字,来感受它独特的魅力,相信你一定会被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所吸引。设计意图通过简述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开启本课的学习,再次点明本单元“民间文化”这一学
10、习主题。来源:学&科&网Z&X&X&K一、初读感悟,理清思路。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那这些生字新词牢记在心中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出示:嫂子牛棚衰老挣扎霎时间暴跳如雷心急如焚波涛汹涌)2.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默读便于思考)(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3.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牛郎与织女)围绕这两个人物,故事的主要情节是怎样展开的?浏览课文讨论交流:故事是怎样开始的?怎样发展的?结果呢?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课文的主要脉络:PPT出示: 相依为命相识结合男耕女织老牛诀别王母知情抓走织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