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古诗两首苏教版 六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20 古诗 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本课选了两首古诗,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他们所写的事务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来源:学科网ZXXK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3、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2、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2、简介作者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3、检查指名读,指导节奏。齐读三、精读感知石灰吟1、小组交流疑难词语。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
3、称。吟诵。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2、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来源:学科网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源:学科网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