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5 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5 苏教版 四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三顾茅庐
- 资源描述:
-
1、三顾茅庐 教师教学案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理清层次的基础初步背诵第三自然段。2、结合语言文字深入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3、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能体会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
2、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板书:刘备)胸怀大志,迫切地希望得到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他两次前往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但都没有见着。第三次去,终于如愿以偿,把诸葛亮请出了山。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的呢?谁能用课文中一个词语来说说!(板书:诚心诚意)3、刘备对诸葛亮的心到底有多诚,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细体会。二、精读,感悟刘备形象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2、3自然段,把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争取找得又全又准。2、画好的同学同桌相互看看画的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画这些句子的原因,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3、3、交流:(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谁来做张飞嚷一下?从这个嚷字我们可以读出张飞这时候什么心情?(很生气) 他为什么生气?一起做回张飞大声地嚷一下!张飞本是为大哥着想,想让大哥少跑一趟,但刘备听了却很生气,他生气的又是什么呢?男生读。 追问:刘备生气的是什么?(张飞对诸葛亮的无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诚心)同学们,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但此时刘备却
4、为了一个乡野村夫斥责自己誓死相随、桃园结拜的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地尊重啊! 自练对话。一二组读张飞的话,三四组读刘备的话。是呀!捆得来诸葛亮这个人,可捆不来他的心哪!张飞不懂,可刘备知道。还有吗?(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同诸葛亮见面。请大家再轻声读读这部分,看看哪些词特别能让你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和尊重?交流中相机引导: “下马步行”“半里多路”:刘备为什么要下马步行?(补充:古代对地位高或特别尊敬的人,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刘备在半里多路处就下马,诸葛亮能看见吗?(不能)不能看见仍下马步行,可见刘备是真心真意尊敬诸葛亮。“轻轻敲门”:读中体会刘备对诸葛亮的
5、尊重和礼貌。 连敲门声都轻轻的,流露出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呀!“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为什么让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怕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事)“恭恭敬敬”:“恭”字下面部分其实是“心”。读词“恭恭敬敬”,“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呢?读到这个词你好像看到刘备怎样站着?全体起立,你们做回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给老师看看。想想怎样的神情,怎样的姿势可以充分体现你对别人的尊敬。(补充:古人在比自己地位高或自己特别尊敬的人面前不仅会流露出庄重、谦逊的神情,而且站立时会略低头微弯腰。刘备对诸葛亮无比尊重,就流露在这看似平常的“恭恭敬敬”中。)读恭恭敬敬刘备是皇叔,是统帅着几千人马的首领,而诸葛亮只是一个村夫
6、,平民百姓而已,但刘备却是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候,可见刘备的诚心诚意。 当时刘备已47岁,诸葛亮才27岁,长辈对晚辈其实不用那么尊敬的,但刘备还是恭恭敬敬地等候,刘备真的非常诚心哪!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连台阶都没上,可见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轻轻地走进去:刘备很有礼貌,怕打扰诸葛亮“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看看刘备这一站站了多长时间?“半晌”是多长?(一天内的一段时间)“一个时辰”又是多久?(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加起来起码站了三四个小时,近半天时间哪)描述情境,相机引读:读了这两个词,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千八百多年前隆中草堂前那感人的一幕(配乐):早春的隆中,春寒料峭,诸葛亮在草堂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