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真题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 #中考真题 山东省淄博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docx 2022年山东 中考语文试题 年山东淄博中考 2022中考 2022山东省 市中考语文真题
- 资源描述:
-
1、山东省淄博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1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雾霾(mi) 眷念(jun) 气冲斗牛(du) B. 羸弱(li) 媲美(p) 风雪载途(zi)C 酬和(h) 猝然(c) 风姿绰约(chu)D. 褴褛 (l) 发酵(xio) 鳞次栉比(zh)2.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A. 驽钝 稔熟 口头禅 白驹过隙 B. 徜徉 搏奕 里程碑 融会贯通C. 憧憬 广袤 闭门羹 大庭广众 D. 桑梓 恻隐 明信片 断章取义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
2、暖,也护佑公众、凝聚人心。B. 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C.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D. 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B. 在当今社会, 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
3、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D. 普及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应对灾难的能力。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叶徒相似,其实(果实)味不同。(晏子使楚)B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桃花源记)C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丢失)入胡。(塞翁失马)D所以动心忍性,曾(通“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均选自此书。B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墨池记是我国古典文学“记
4、”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C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郭沫若曾为蒲松龄故居写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对联。D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乡中的杨二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浦夫妇等。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7.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 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
5、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 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8. 默写填空(7分)(1) 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3) 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4)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论语 为政)(5)唐诗中有许多描写大江大河或高山平原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
6、两句:_,_。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一)临皋闲题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二)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
7、,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选自东坡志林)注释: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两税:夏秋两税。 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木末:树梢。 死法:死于军法。(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胜 _虽兵阵相接 虽 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
8、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B. 若夫淫雨霏霏 (岳阳楼记)C.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劝学)(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4)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2分)(5)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2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2分)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李浩燃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
9、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10、“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