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课件:1.消息二则(共30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秋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同步 练习 课件 消息 30 PPT
- 资源描述:
-
1、1.消息二则第 1 单 元积累与运用练基础1阅读与鉴赏练能力2实践与写作练素养3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擅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鉴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溃退()锐不可当()协定()(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改为_改为_(3)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锐不可当:_kudngxi擅善鉴签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
2、午的整天_中,我已歼灭及_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江阴要塞,封锁长江。A顽强 激战 击溃 控制 B顽固 战斗 击败 掌控C顽强 激战 击败 掌控D顽固 战斗 击溃 控制A3(2018泰州一模)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C上海国际服装展览会上,各式服装琳琅满目,展出服装几乎都是一款一件。D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C点拨A项“负隅顽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不能用来形容“
3、我军”。B项“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抗,不符合句意。D项“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不符合句意。4文学常识填空。(1)新闻,狭义上又称_,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_地报道国内外_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2)消息在结构上一般有_、_、_、_、_五部分,其中_、_、_是主要部分。消息及时新近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5【训练点:新闻的结构】认真读课文,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的结构要素。标题:_导语:_主体:_一、语文要素训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
4、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6【训练点:表达方式】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B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C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D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B7【训练点:新闻语言】按要求品析下面的句子。(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加点的“不含”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不含”
5、一词表明当时九江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如果去掉就有可能理解成包括九江在内,用在这里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品味加点动词的妙处)“歼灭”“击溃”“占领”“控制”这几个动词的使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概。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二、精段品读8这则消息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是()A对敌人的嘲讽B蔑视敌人的骄傲之情C必胜的信念C9.这则消息在报道渡江战役时,三路大军哪路详写?为什么这样安排?详写东路军。这是因为敌人的东面防线比较
6、巩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它的解放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点拨详写内容跟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关系密切。10对下面的议论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D点拨这段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原因,更使读者了解国民党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深化了主题。A从我军英勇善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两个方面揭示了这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B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几笔,可以把极少数战犯同广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836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