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芦花荡》课件(共52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芦花荡 2018 沪教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芦花 课件 52 PPT
- 资源描述:
-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扉页的彩色图片白洋淀,白洋淀有“华北明珠”之称,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在春天,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但在七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在抗战时,白洋淀人民积极投身到保卫家园的民族战争之中。在美丽的白洋淀里,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如同学们熟知的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发生在白洋淀里的传奇故事的小说芦花荡,去认识一位无名的抗日老英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故事情节。3分析文中老头
2、子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4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5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揣摩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的语言。【能力目标】1通过诵读、复述故事情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2紧扣小说特点,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3揣摩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品味语言,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情感目标】1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2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3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
3、、勇敢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1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掌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背景资料1944年作者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1958年,作者把他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改、生产、合作的生活情景。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孙犁,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
4、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芦花荡与荷花淀为“姊妹篇”。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集子是白洋淀纪事。语言风格: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美称。作者孙犁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
5、花淀”派。与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小说一起,对后来的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孙犁照片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请读准下列的字词:寒噤jn蹿cun仄歪z飒飒s s泅着qi提防d疟子yo吆喝h闷热mn趴下p扒手P浸透 jn侵略 qn竹篙go蒿草ho荷花淀 din绽开zhn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小心防备。2、央求。3、尖锐;锐利。4、技能、本能。5、闲适自得。6、倾斜、歪斜。7、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8、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9、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提防央告尖利能耐悠闲仄歪转弯抹角打牙跌嘴张皇失措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抗日时期白洋淀文体常识积累卡片小
6、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大菱、二菱);一群愚蠢的鬼子兵;一支生命力旺盛、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事件:(头一天夜里)老头子护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大菱受伤;一次惊心动
7、魄的护送;(第二天中午)老头子凭着水上的功夫杀敌复仇。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主人公第一段(18)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第二段(963)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一层(919)开端护送二层(2054)发展受伤三层(5563)高潮和结局复仇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试分析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老头子对其描写方法:对其描写方法: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如如P.11P.11第第33、44段)段)行动描写(行动描写(如如P.17P.171818第第5555、5757、6161段等
8、)段等)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如如P.14P.14第第2121段等)段等)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如如P.16P.16第第4747段)段)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如第:如第88段;第段;第11段首句中的段首句中的“呆望呆望”;以及文中;以及文中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了老头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子的英雄行为。老头子精明干练老当益壮的气慨外貌自信自尊语言身体:干瘦像鱼鹰胡子:花白、精神眼睛:尖锐、明亮一切保险什么事也没有三个“不怕”我不能送你们进去我没脸见人这老脸啊动作(抗日英雄)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却冲着这里来了船却不动了,绕着鬼子们转举起、砸
9、着、狠狠地敲打智勇双全爱憎分明 老头子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小女孩子的话是什么意图?这是反衬手法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老头子的英雄行为。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柔情侠骨;有智勇双全的杀敌行为,周密老到;有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核心性格)(核心性格)对女孩:喜爱;对鬼子:满怀仇恨。外貌:“撑船的是一个除非在白洋淀上。”语言:“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等勇:不带一枝枪;智:设下计谋。11、怎样理解、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老头子过于自信
10、和自尊”一句中一句中“过于过于”二二字?字?“过于过于”一指一指“非常非常”,二指,二指“过头过头”的意思,所以本的意思,所以本句话既有非常自尊和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句话既有非常自尊和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过分的意思。思考讨论重难点揣摩:2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内容上?内容上?1.过于自信:如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2.
11、过于自尊:如如P.15P.15第第3838、3939段段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十分难过“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P.16P.16第第47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火;P.16P.16第第51515454段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尊。具体性格特征:具体性格特征: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
12、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这句话点出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的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环境描写一般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加以分析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风泛起涟漪,给人要滴落下来的幻觉。环境描写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写出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字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