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 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 第2讲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021 新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分析 概括 诗歌 内容 思想 感情
- 资源描述:
-
1、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也是备考的重中之重。本讲主要讲解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两种命题形式。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思想感情指的是作者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3-一、(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
2、,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
3、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B解析:B项,“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不准确,“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的意思是冬天温暖,故尚有蚊蚋聚集,人在远处,因此凫鸭“得恣其乱”(自由自在地游弋、嬉闹)。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5-2.分析概括内容“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
4、景画面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然后用形容词概括画面的特点。回答本题应抓住“山色”“江光”这两个意象,对“远、夕、寂寞、滋漫”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然后用“寥廓壮美”之类的形容词予以概括。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6-3.分析概括感情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参考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表达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表达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专
5、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7-二、(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
6、试做自我诊断-8-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A项中的“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题目中的“见寄”意为“寄给我(所作诗歌)”,可见皮日休并不是“与外界不通音讯”。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9-2.分析概括感情请简
7、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的美好生活的展望。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
8、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的美好生活做了展望。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10-三、(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
9、安肯来邪?”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11-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通过注释可知,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
10、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是想借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属曲解文意。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理解偏颇。答案解析关闭BD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12-2.分析概括内容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
11、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答时,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热点突破满分方略-13-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热点突破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307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