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2022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17 短文 作业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17课 短文两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甚蕃(fn)德馨(xn)案牍(d)周敦颐(y)B.枝蔓(mn)苔痕(ti)淤泥(w)隐逸者(y)C.亵玩(xi)濯洗(zhu)清涟(lin)鲜有闻(xin)D.调琴(dio)鸿儒(r)陋室(lu)诸葛庐(l)答案1.AB项,“淤”应读“y”。C项,“鲜”应读“xin”。D项,“调”应读“tio”。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2.D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2、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答案3.DD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A项,“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却”。B项,“是”都表判断。C项,“何”都是疑问代词,“什么”的意思。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有仙则名(2)无丝竹之乱耳(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答案4.(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3)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4)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5.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B.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周敦颐
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包括座右铭、墓志铭、居室铭。一般是不需要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D.“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答案5.C“一般是不需要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一句说法错误。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是用韵的。故选C。6.把相应的句子填写在下列横线上。(1)2021永州中考无丝竹之乱耳,。(2)谈笑有鸿儒,。(3)2021枣庄中考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4)2021毕节中考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2
4、021泸州中考陋室铭中“,”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6)2021齐齐哈尔中考陋室铭中用类比方式,引出“,”的主旨,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7)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的句子是“,”。答案6.(1)无案牍之劳形(2)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6)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经典诗文默写题复习要点(1)领悟含义。背诵诗文时,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
5、红笔圈点出来,以引起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一、2021吉林中考改编阅读课文陋室铭,回答问题。(10分)1.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人名)。(1分)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B.有龙则灵(神异)C.斯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答案1.刘禹锡(1分)2.AA项,“名”在该句中活用为动词,是“出名,有名”的意思。3
6、.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2分)答案3.(1)交往人物(1分)(2)日常生活(1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作答本题,可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是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平民。由此可知,该句写的是作者交往的对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意思是可以弹琴,浏览佛经。由此可知,该句写的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做的事。据此分别进行概括即可。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三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2分
7、)()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答案4.CC项,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运用了比兴手法。其他三项均没有运用该手法。故答案选C。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3分)【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答案5.【答案示例】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自得其乐,颜回在陋巷却不改其乐,表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情操。(结合内容1分,生活态度2分。只答出生活态度,不结合
8、内容得2分。只写内容,没写生活态度给1分。生活态度能回答出淡泊名利、甘于淡泊、不慕名利、不为物役、高洁傲岸等意思也可给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分析。题干要求找出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作答时,要先分别找出文中有关二人生活态度的句子。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主人居陋室而不感其陋,反而怡然自得;【链接材料】中“回也不改其乐”写出了颜回虽生活清贫,却乐在其中。由此分析可知,二人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二、阅读课文爱莲说,回答问题。(12分)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可爱者甚蕃(2)香远益清(3)亭亭净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6.(1)
9、多(2)更加(3)竖立(4)亲近而不庄重(每空1分)7.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3分)8.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3分)答案7.【答案示例】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1分)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1分)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1分)【解题思路】结合文中对牡丹、菊、莲的描写进行分析即可。8.【答案示例】本文抒发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2分)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1分)【解题思路】从本文所表达的主旨方面进行回答即
10、可。9.学完本文,在做人方面,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答案9.【答案示例】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2分,言之有理即可)【解题思路】谈阅读启示,应结合文章主旨来谈,并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在做人方面”。10.书房,又称书斋,作为住宅内的一个房间,专门用作阅读、自修或工作之用。下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6分)(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4分)答案10.【答案示例】(1)画面中间靠近窗户的地方是一张书桌,桌子上放着书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专项复习三 语言运用(共38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