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3)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有无相生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老子标准像老子道德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道德经道德经第第11章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
2、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道德经道德经第第4242章章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斯恶已 自矜者不长 其脆易泮 起于累土 音声相和 三十辐,共一毂注音jnzhngpnlihf g埏埴黏土凿户牖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余食赘形有道者不处shn zhyuq
3、ingqingzhuch 朗读第1、2、3、4、5、6、7则 梳理内容(1,2)认识世界(3,4)认识自己(5,6)认识人生(7)生存之道 第1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就知道丑对照,比较充满h应和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视互相补充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4、。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启发:现在,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和谐处世的智慧。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 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即谈“无”的功用)的道理。这里的“无”,指的是“空间上的无”。本则中的“无”和“有”,都是器物的组成部分。通常,人们重“有”胜于重“无”。老子此处一反通常状况,大谈“无”,这是老子思想的独特处之一。空间上“无”的功用,在书画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最易觉察。共
5、同占有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用来插车轴有,只有指中间空的地方用水和土黏土以,来/为,制作窗户把作为译文: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作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第3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w厌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踮着脚跟身上的肉瘤跨步走通“现”,表现以为是自我夸耀自以为贤能
6、得到敬重如果存问,询问译文: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不行的人走步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到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企者 跨者 自见者 自是者 自伐者 自矜者若欲如之何,必先居于此如之何之反面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有道之人,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这是一种境界。老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590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课前预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