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解析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语文试题 北京 解析
- 资源描述:
-
1、2010高考真题精品解析语文(北京卷)【名师简评】2010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卷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总体平稳,稳中有变;致力创新,新得厚重”。今年是北京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试题中的新气象扑面而来。但细细地分析,本套高考试题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首先题型上求稳,试卷的大部分题目都是“老面孔”,这让考生有所是从,有的放矢。其次能力上求变,变得新颖。本套试题最大的亮点是两道“阅读延伸题”,每道题要写200字,每题10分。这两道新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内涵: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阅读延伸题依托了文本阅读,是整个文本阅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
2、延伸下来的,不是一个突兀的怪东西、新东西。另外,今年的这两个阅读延伸题,一个依附在文言文文本;一个依托在现代文阅读,形式相同,但考查内容有变化。本卷的作文也是一个亮点:在连续多年的材料作文之后,今年高考出现了命题作文“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可以讲,这套试题成功地实现了由老高考到新高考的平稳过渡。第一部分(共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摩擦力 供认不悔 对称(chn) 穷源溯(shu)流B 一拉罐 转弯抹角 隽永(jn) 令人发(f)指C 纪传体 多难兴邦 叨(to)扰 一气呵(h)成D 化装品 整齐划一 倾轧(zh)
3、囤(tn)积居奇1.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识记字形与字音的能力。【解析】A项“供认不悔”应为“供认不讳”,“溯”应读s。B项“一拉罐”应为“易拉罐”,“隽”应读jun。D项“化装品”应为“化妆品”,“轧”应读y。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C 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D 双方无论研究
4、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时正常的。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B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C 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股东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D 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的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4.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的总集,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B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具有伤感色彩的叙事诗,他的新乐府则反映了较强的批判现实的精神。C 堂吉诃德是意大利小说家塞外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发人深省的。D 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4. 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情况。【解析】C项中对堂吉诃德作者的介绍出现了错误,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著名作家。识记文学常识,主要识记作者、国别(朝代)、作品
6、以及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简单评价。5.下列依次在1、2、3处填入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白莲浦, 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 ,触须沿途四散, 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A 滋养 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浸润B 养育 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浸渍C 养育 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浸润D 滋养 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浸渍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宋清,长安西部药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咸誉清。疾病
7、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
8、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注: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直:价值,价钱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C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D终不复言 复:回答6. 答案D【命题
9、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析】A项“居”为通假字,通“聚”,应理解为“聚积、搜集”。B项“券”,根据上文提示可知应该理解为“借据”。C项“诣”理解为“前往”,较常见,难度不大。D项“复”有“回答”的义项,但将回答带入原文,并不通顺。应解释为“再”。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
10、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躲起来8. 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解析】A项中“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多”有误,恰恰颠倒了“馈赠”一词的主客体,根据前文表述可知,宋清帮助了很多人,这些人纷纷报答宋清的恩德,馈赠宋清。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9. 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11、。【解析】B项“宋清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做人的高尚境界”,这是对宋清的盲目拔高,宋清做生意也赚钱,只是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同,比一般人高明。宋清自己的表述已经证明这一点。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0. 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
12、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取材于苏轼仁说)12.在横线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题)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王勃滕王阁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陋室铭)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
13、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辉: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 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
14、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抒发了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感慨;“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表现了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现实;“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站在全诗角度适当展开组织答案即可。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
15、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