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3《伯牙善鼓琴》课件.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牙善鼓琴
- 资源描述:
-
1、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知识帮原文呈现字词详解句子翻译字词释义第23篇伯牙善鼓琴拓展帮语段对比拓展 一语段对比拓展 二问题探究原文呈原文呈现现知识帮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字字词详词详解解句子翻句子翻译译问题问题探究探究字词释义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字字词详词详解解句子翻句子翻译译问题问题探究探究字字词释义词释义1.伯牙善鼓琴 善:鼓:2.志在登高山志:3.峨峨兮若泰山峨峨:4.洋洋兮若江河洋洋:5.伯牙所念 所念:6.锺子期必得之得: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8.卒逢暴雨 卒: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字字词详词详解解句子翻句子翻译译问题问题探究探究字字词释义词
2、释义1.伯牙善鼓琴 善:擅长,善于鼓:弹奏2.志在登高山志:意念,心情3.峨峨兮若泰山峨峨:山高耸的样子4.洋洋兮若江河洋洋:水流宽广的样子5.伯牙所念 所念:心中想到的6.锺子期必得之得:懂得,知道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8.卒逢暴雨 卒:同“猝”,突然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字字词详词详解解句子翻句子翻译译问题问题探究探究字字词释义词释义9.止于岩下止:10.乃援琴而鼓之 乃:援:11.初为霖雨之操为:霖雨:操:12.更造崩山之音 造:13.锺子期辄穷其趣辄:穷:趣:14.伯牙乃舍琴 舍:15.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善:听:16.吾于何逃声哉逃: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 伯
3、牙善鼓琴字字词详词详解解句子翻句子翻译译问题问题探究探究字字词释义词释义9.止于岩下止:停止,停留10.乃援琴而鼓之 乃:于是,就援:拿,拿过来11.初为霖雨之操为:这里是弹奏的意思霖雨:久下不停的雨操:琴曲的一种12.更造崩山之音 造:创作,这里也是弹奏的意思13.锺子期辄穷其趣辄:总是,就穷:穷尽趣:旨趣14.伯牙乃舍琴 舍:放下15.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善:好听:听力16.吾于何逃声哉逃:使逃脱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字字词详词详解解句子翻句子翻译译问题问题探究探究字词释义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2.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3.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4、4.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5.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6.吾于何逃声哉?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字字词详词详解解句子翻句子翻译译问题问题探究探究字词释义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答案】伯牙弹奏琴,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采分点:鼓、志)2.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答案】锺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啊像泰山!”(采分点:善、峨峨)3.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答案】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暴雨,(于是)在岩石下面停留。(采分点:阴、卒、止)4.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答案】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采分点:霖雨、造
5、)5.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答案】每次弹奏曲子,锺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采分点:穷、趣)6.吾于何逃声哉?【答案】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你的听力呢?(采分点:逃)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字字词详词详解解句子翻句子翻译译问题问题探究探究字词释义1.伯牙和锺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音?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伯牙是春秋时善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该成语现在的意思是?4.古人有诗云“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可见,知音难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知音”的?原文呈现知
6、识帮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字字词详词详解解句子翻句子翻译译问题问题探究探究字词释义1.伯牙和锺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音?【答案】伯牙善鼓琴,可以弹奏出心中所想。锺子期善听,伯牙弹奏,子期便可以领会。他们二人心意相通。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答案】“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意相通的人。3.伯牙是春秋时善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该成语现在的意思是?【答案】成语:高山流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427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习题课件.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