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14、苏轼词二首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4)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14、苏轼词二首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4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选读 教学
- 资源描述:
-
1、 张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长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贬黄州之后,与张心境相同。他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景色,更钦佩张的气度。所以,苏轼为张的亭子取名为“快哉亭”,并赋此词相赠。上下两阕写景的落脚点有什么不同?上阕:侧重写快哉亭下以及远处胜景。下阕:侧重写江面的景象。翻译上阕落日辉映着被风卷起的门帘中的锦绣,坐在快哉亭上,鸟瞰江面,只见亭连着水,水接着天,水天空蒙一片。知道你是为了接待我而特地建了这座快哉亭,那亭上窗子和门的红漆还没有干呢。常常记起在扬州平山堂所观赏到的美景,当时倚靠在堂亭栏杆上,就像枕着江南如烟似雾的雨色,那高飞的鸿雁就隐没在遥远而迷蒙的景色之
2、中。这种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恩师醉翁所言“山色有无中”的深意。上阕写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虚实结合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然后回忆平山堂的江南山色来描写眼前的景色,是虚景实写。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回忆和联想来写眼前景色的笔法?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回忆和联想长记: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用这种记忆中的景象和眼下所见之景进行比较,二者非常相类似。这样把快哉亭和平山堂融为一体了。用回忆和联想来描写眼前景色是虚景实写。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叶梦得避暑录话)。在当时的
3、情况下,平山堂的文化内蕴的丰富和文化层次的高雅,是文化人群体中所共同认可的,所以这里是借平山堂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品位。笔法非常巧妙。上片第三句中说“认得”了醉翁语“山色有无中”的深意,那么这个深意是什么?明确:所谓“山色有无中”的深意就是说,最美的风景其实就是在或有或无之中,也就说,对于自己人生境遇要善于变换角度去体悟,懂得祸兮福兮的道理,不要太在意一时一处的得失。下阕所写之景有什么特点?倏忽变化汹涌澎湃风云开阖惊心动魄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呈现出一幅平静优雅的山水画卷。“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写一阵巨风,江面急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62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