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导学案:《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新人教版必修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 资源描述:
-
1、21 姓氏源流与文化导根 1 巩中 林海荣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导学案 高一语文 编写人:林海荣 审定人:郭晓安 【学习目标】1、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2、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角度,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学习重点】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命脉,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的形成方式。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 4、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难点】通过对个体姓氏的了解、年节风俗的形式和民族的源流,产生民族自豪感。【学
2、法指导】 调查法 讨论法 探究法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利用家庭藏书和学校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知识链接】1、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中华姓氏起源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
3、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公元627年,唐太宗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我国姓氏丰富,表明了历史悠久。姓氏中反应了历史。古代姓氏有别,姓表血统,氏则表官职、居地
4、、职业等。同一姓可以衍分许多氏。今日的姓大多来自于古代的氏。上古的原始氏族,人们就有姓了。当时社会氏族以母系为中心,帝王都以女旁为姓,比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等等。随着人口的增多,姓氏也多来,五花八门,各有原由。历史上明确记载姓氏是从周代开始的。由于同姓者越来越多,为了区别家族间的地位、出身,便产生了氏。氏的本义为“支”、“歧”,“所以别子孙所出也”。姓氏原来只有贵族才有,一般百姓没有姓氏。- 战国以后,人们渐渐以氏为姓,姓与氏合一。-汉魏时,则通谓之姓。 姓氏使我们想起远古母系亲属集团,想起中国古代诸侯林立的情景,想起太古图腾社会的图腾信仰,想见历代的许多行业,想到中华民族血统文化交
5、流和文化融合的痕迹。2、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个根。根就是源。人类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必有其产生的根源。寻找这个根源,具有深远的意义。文化的分类及特点:文化这一概念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反映人类历史生活的形态都可以称为文化,如婚姻文化、丧葬文化、居室文化、交通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建筑文化等等。 (1)根据区域分为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2)根据时代划分为秦汉文化、隋唐文化、两宋文化、明清文化等。(3)根据专题,分为哲学文化、伦理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25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14).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