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同步测试: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语文 语文版 必修 同步 测试
- 资源描述:
-
1、一、基础巩固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解析】A项,“无”通“毋”,不要。C项,“颁”通“斑”。D项,“涂”通“途”,道路。【答案】B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犹水之就下就:于是B弃甲曳兵而走 走:走路C谨庠序之教 谨:谨慎D勿夺其时 夺:耽误【解析】A项,就,趋向。B项,走,逃跑。C项,谨,认真对待,重视。【答案】D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B祭祀以时执简以往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而民莫之死也D为渊驱鱼者马倒,为晋兵所杀【
2、解析】A项,“者”字结构,译为“的人”。B项,介词,按照/表修饰,相当于“而”。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代长官。D项,介词,替/介词,被。【答案】A4.(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3题)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是动词作名词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则移其民于河东【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种植。B项,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C项,名词作动词,为王。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答案】B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牺牲既成,_,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_。(2)_,獭也;_,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3、。(3)不违农时,_;数罟不入洿池,_;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4)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1)粢盛既洁 则变置社稷(2)故为渊驱鱼者 为丛驱爵者(3)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4)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二、课内阅读阅读论民本第三节,回答问题。6下列句子中的“胜”字与“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日出江花红胜火B何可胜道也哉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D驴不胜怒,蹄之【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胜”都为“尽”意。A项,胜过,超过。C项,优美的。D项,承受,忍受。【答案】B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B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解析】A项,古今义均为“喜好战争”。B项,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同意、认可。C项,古义,这样之后却;今义,连词,表转折。D项,古义,有的(人);今义,连词,表选择。【答案】A8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暴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解析
5、】“害民的是荒年”错,孟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君王对百姓的关系、爱好,这里是比喻的说法。【答案】C9把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译文:_(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译文:_【答案】(1)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那么鱼鳖之类的水产就吃不完。(2)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
6、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背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因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
7、,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