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语文 二轮 专题 限时 检测 文言文 阅读 历史事件
- 资源描述:
-
1、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
2、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
3、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尽,完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A使毕使于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以其无礼于晋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乃不知有汉 D倚柱而笑 夜缒而出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3分) (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
4、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5分)(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宫之奇谏假道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
5、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6、。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注)启:启发晋的贪心。晋、虞、虢都是姬姓诸候国,属同一祖先。玩:忽视。大伯:周太王的长子。虞仲:周太王的次子。昭:古代宗庙神主排列分昭、穆两行,昭左穆右。始祖后第一代为昭,第二代为穆,依此而推。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晋献公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逼:威胁。冯:同“凭”。腊:岁终的祭祀。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假道于虞以代虢 假:借B
7、虢亡,虞必从之 从:听从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再:第二次D弗听,许晋使 许:同意,允许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师还,馆于虞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是寡人之过也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吾其还也D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国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说明其心狠手毒,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B晋国第一次借道攻打虢国,虞公同意了,并且会合晋国军队一道去讨伐虢国。C晋国第二次借道攻打虢国,宫之奇力谏虞公,虞公也有所犹豫,但是最终答应了晋国的要求。D
8、虞公第二次同意借道之后,宫之奇率领家族的人离开了虞国,并断言虞国将会灭亡。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4分)译文: (2)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4分)译文:(3)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5分)译文:9根据下面的要求,断句并翻译。(5分)祖辈传承下来的名言,我们信手拈来,用起来得心应手。有一些名言,原意被误解了,而且一直在误解、误用。比如孔子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年来被理解为“老百姓只可以被统治和支使,不可以让他们懂知识、有文化”。这样的翻译和理解与孔孟之道“有教无类”的宗旨大相径庭。究其原因
9、,是我们理解时把句读搞错了, “句读”理顺了,意思也就明确了,请结合“有教无类”的宗旨,重新思考该句的“句读”及句意。(1)断句:民 可 使 由 之,不 可 使 知 之(用“/”断句)(2)句意: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
10、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0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1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B. 且在
11、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C.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D.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2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B C D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齐愍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