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课件)-【上好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资源描述:
-
1、八年级语文上册同 步 教 学 课 件【上好课】精品系列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导入新课这是“亚圣”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提出的观点,我们本学期学的第一课消息二则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西路军胜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得人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入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得人心者得天下同学们,知道这句话吗?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墨剑飘雨liyongq
2、iang李永强学习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01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02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03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01 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走近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主张实行“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墨剑飘雨liyo
3、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知识链接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其特点包括: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知识链接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等。春秋战国时
4、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这类作品的代表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朗读指导点我放课文朗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
5、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听读课文,把握字音、重音、停顿。liyongqiang墨剑飘雨liyongqiangliyongqiang墨剑飘雨墨剑飘雨liyongqiangliyongqiang墨剑飘雨liyongqiangliyongqiang墨剑飘雨墨剑飘雨liyongqiang朗读指导读音准确富有节奏读出情感停连恰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6、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及,比得上。地理优势。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疏通文意内城。外城。围。句首语气词。得到,获得。这样却。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城墙。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疏通文意坚硬锋
7、利。泛指粮食。放弃。离开。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所以,因此。依靠。巩固。疏通文意险要。震慑,威慑。锋利,锐利。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少。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
8、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作战,(如果)作战就一定会取得胜利。极点。背叛。疏通文意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为了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环而攻城不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
9、攻的角度从守的角度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文章第句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句式,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运用对举句式,将“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互相衬映,点明文章主旨,突出“仁政”的重要性。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不能。“域民”“固国”“威天下”是治国的三个阶段,必须做好前一阶段的事,才有可能实现后
10、一个目标,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因此不能改变顺序。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色?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争实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类推阐述,表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本文运用了哪
11、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对比论证运用战例,分别从攻和守的角度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将“得道者多助”与“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与“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进行对比,强调了“得道”的重要性。举例论证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都是作者的观点,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由这个中心论点一步一步推出的,它
12、反过来又可以论证中心论点“人和”的重要。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你认为孟子的观点在今天具有什么普遍意义?示例: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注定是要失败的。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列举战争实例论证了“人和”的决定性作用,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表现了孟子推行“仁政”的治国主张。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
13、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布置作业请完成本课分层作业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板书设计论证得道者多助,天下顺之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战争 攻方得天时而不胜守方得地利而不胜治国域民固国威天下施行“仁政”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知识盘点委而去之()()七里之郭()池非不深也()u古今异义古义:放弃;今义:委托。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古义:外城
14、;今义:姓氏。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知识盘点u一词多义之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寡助之至()亲戚之所畔()助词,的代词,它,指“三里之城”动词,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知识盘点利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也()形容词,有利形容词,锋利,锐利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知识盘点u词类活用域
15、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02 第二课时富贵不能淫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朗读指导点我放课文朗读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16、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听读课文,把握字音、重音、停顿。liyongqiang墨剑飘雨liyongqiangliyongqiang墨剑飘雨墨剑飘雨liyongqiangliyongqiang墨剑飘雨liyongqiangliyongqiang墨剑飘雨墨剑飘雨liyongqiang朗读指导读音准确富有节奏读出情感停连恰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17、”真正,确实。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疏通文意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怎么,哪里。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告诫。谨慎。行冠礼。教导,教诲。这里指丈夫。准则,标准。疏通文意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志,
18、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遵从。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疏通文意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
19、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后文孟子的反驳树立了批驳的靶子,引出下文。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什么不同?妾妇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顺为正无原则大丈夫之道坚守仁义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如儒家所倡
20、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文章所论述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仁”“礼”“义”是大丈夫应
21、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基础,是核心,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接下来“得志”“不得志”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
22、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首先,以两个反问句表明态度,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类比论证,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孙衍、张仪等人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其所作所为不过是迎合君王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析读课文简要说说全文的论证思路。先破后立: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再反驳景春的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799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