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 福州 外国语学校 2017 届高三 适应性 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福州市外国语学校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九)高三语文试题命题:郑孙翼审核:蒋冰冰校对:夏广达2016/12/21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 说明:本试卷分为卷与卷两部分,请将 1-3,10-12,17-19 题答案涂在答题卡1-9 题位置上,其余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第卷(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 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
2、,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 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 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 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简单概 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 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说明其社会年轻, 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 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
3、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 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 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 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 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 化激进主义者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 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
4、的结晶。但是 19 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 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论,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 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 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 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 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反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发展
5、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 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 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 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 该持有的正确态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
6、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这是比较研究中的一种强人政策。 C.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第一流的知识分子达成共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 D.在继承与发展本民族文化时,我们既应该坚决摒弃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又应该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这与“五四”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用矮人政策来比较中外文化密切相关。 B.“五四”时期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以本国文化之糟粕与外国文化之精华相
7、比,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失之偏颇。C.19 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流行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对其他民族文化缺乏 尊重,没有看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这是很狭隘的。D.对本民族文化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不仅应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态度, 也应是全世界各民族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无论是比较研究中的强人政策还是矮人政策,均为对待文化的非理性、非科学态度,我们在这一点上应当保持清醒头脑。 B.陈独秀、胡适、巴金、鲁迅等无疑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但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
8、化时有非常严重的自残自虐心理,总觉得自己的民族不如别的民族。 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话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这既说明世界文化史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是空白,也说明欧洲中心主义对恩格斯有影响。 D.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谦和、礼让,西方文化主张竞争、反抗,这既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西方社会年轻、充满活力,中国社会发展缓慢、落后的原因。(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我是天生的诗人施立松 邵洵美生于豪富之家,祖父邵友濂是清廷一品大员,外祖父盛宣怀是清末首富。19 岁那年,邵洵美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原本学习政治经济学,因喜爱文学,转而研读英国文学。 混乱纷争的时代,邵洵美仍一味吟风
9、颂月,追求唯美。在他眼中,艺术是自由、是奢侈、是繁荣,是灵魂在欢乐中的跃动。他写诗,要写在没格子的白纸上,字迹秀丽,行列清 晰,匀称洁净,甚至可直接付印。他的英式诗风,诗句唯美,色彩斑斓。邵洵美因此被冠以 “唯美主义诗人”的称号。但邵洵美对自己的诗作成就不太在意,只是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 趣。邵洵美向往法国的文学沙龙,他特意将书房布置成“花厅”(邵洵美对沙龙的雅称), 供朋友们聚会。他还发文呼吁:“但愿我国诸交际领袖,把麻将扑克的约会,易为文学的谈 话,则真正的文艺复兴,不难实现也。”他决定“以身试法”,培养“附庸风雅”的风尚, 自己做起“花厅先生”。当时,中国这样的“文艺客厅”少得可怜,有名气
10、的仅上海曾朴的 “真善美”书店,北平林徽因家中的“太太客厅”。邵洵美的“花厅”是诗人、小说家、画 家聚会的场所。画家鲁少飞曾戏谑地画了一幅文艺茶话图,好比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 文坛的集体照,上海大部分文人都在其中。在很多人眼里,邵洵美是个十足的书呆子:重友情,轻金钱,物质财富在他眼中微不 足道,为接济朋友,甚至是不相识的文人,他也慷慨解囊。胡也频遇难后,沈从文要陪丁玲 带着新生的婴儿,回湖南老家避难,可身无分文,邵洵美得知后,立即送了一千元给丁玲, 并声明不需要还。为此,他也得了“文坛孟尝君”的雅誉。开书店、出刊物,于邵洵美是娱人悦己的梦想。他创办了狮吼月刊,开其出版事 业先声。随后
11、,他又用祖上遗产在上海静安路创办了金屋书店,号称“海上最高尚的文艺书 店”,并出版金屋月刊。角色虽不断转变,但邵洵美的诗人气质、理想主义,却始终不变。转向出版业后,邵 洵美仍不改唯美趣味,办刊物不忘注重形式美。他花五万美元从德国购买最先进的全套影写 版印刷机由个人独资购买影写版印刷机,在现代中国出版史上,邵洵美是第一人。他为 一大批朋友出书,奖掖新人,遇到贫寒尚未成名的文人不惜赔钱出书沈从文就是一例。新中国成立前夕,胡适为邵洵美订了两张赴台机票,但他以不忍离开家人和工厂无法 处理为由婉拒。叶公超得知后,说服海军用军舰带邵家的人与机器一道迁台,他也谢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邵洵美搞出版、办书店的热
12、情不减。不久,人民日报一连七天刊文批评 上海时代书局出版物中的错误,出版社被迫停止运作。后来,他因一封英文信,被以“历史反革命”罪名逮捕审查。出狱后,他与儿子、儿媳妇挤在一间小房子里,穷得连床都卖了, 睡在地上。但他唯美初心不改,还是会用老妈子的刨花水把头发梳得油光水滑。即使贫病交 加,也照样把印有“杜甫草堂”的邮票制成书签自赏老友施蛰存感慨:“洵美是个好人, 富而不骄,贫而不丐,即使后来也没有没落的样子。”有人说,邵洵美是文学史上被严重低估的作家。对此,邵洵美生前早已释然。1936 年, 而立之年的邵洵美写了一首你以为我是什么人的诗:“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 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
13、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 的诗人。”【相关链接】他爱写诗,有人评价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气,艳丽如一个应该赞美的艳丽 的女人”。(摘自唯美诗人邵洵美)对待抗日,邵洵美是坚决的。他积极投身抗日的洪流,在复刊的时代上发表容 忍是罪恶,呼吁“要抵抗,要革命。有革命才有进步。”他支持出版的老舍幽默诗文集 中就有救国难歌、长期抵抗等经典作品。他的五弟邵式军做汉奸,派人送来 5000大洋,拉拢他为日本人做事,他严词拒绝。(摘自章克标海上才子邵洵美传)4下列对文章信息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交代了邵洵美的家世以及他进入剑桥大学后转而研读英国文学的原
14、因,表现了邵洵美对文学的热爱,引出下文对他在文学方面的追求的叙述。 B通过与曾朴和林徽因的“文艺客厅”对比,说明邵洵美文学沙龙之雅致,表现了邵洵美希望中国有更多人热爱文学而不是玩乐的思想。 C“在很多人眼里”“有人说”等词句表现了人们对邵洵美的看法,这也侧面证明了邵洵美是一位在文学史上被人严重低估的作家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D结尾引用邵洵美的诗歌能够引发人们对邵洵美这个人进行深入的思考,也用“我是个天生的诗人”照应了题目,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5邵洵美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6邵洵美说“我是个天生的诗人”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5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15、完成 79 题。(14 分)清香楼主 聂鑫森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 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 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 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 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清香楼的总经理是
16、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 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 点儿差错。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 愉快。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 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 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 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17、。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 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 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 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 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拨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 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
18、是赔罪。”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 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 为你作画,算是答谢!”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 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是 “大利年年”。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少 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图”, 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
19、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 “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两人坐在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一幅幅松画。 “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 “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 “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
20、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针,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绿汁涂松 针,生意盎然。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是 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 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已春应邀,雷默一挥。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 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什么东西!”雷默
21、狠狠地骂一句。(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 年 8 月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但其言行粗鄙, 作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B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上,却 不肯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C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使清香 楼生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D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的性格, 也为后文甄仁将
22、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E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雷默的 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8. 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9. 聂鑫森的小说因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被称为“文化小说”,这篇小说的文化味体现在 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9 分)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 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 第,
23、里人表其闾曰“三俊”。知房州,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还 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遂画希亮像祠焉。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 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于阗 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
24、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 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 吾且斩若。”取军令状以还。使者至,罗拜庭下,希亮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其境,无一人 哗者。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 京,母老,子端平幼,希亮养其母终身,以女妻端平,使同诸子学,卒登进士第。节选自宋史注释:于阗,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17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驿路梨花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