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郎织女(一)
- 资源描述:
-
1、课 题10 牛郎织女(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会认“嫂、恳”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学习重难点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学情分析这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教学过程任务一:故事溯源,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牛郎织女这则民间故事,是从牵牛星、织女
2、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的。故事在西周末年就产生了,到了汉朝,故事情节逐步丰富和完善。叶圣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整理。课堂上,让学生跟随历史的足迹,逐渐从古代走向现在,感知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产生、发展的悠久年代的同时,更感受到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的“资料袋”,了解故事起源。课件出示: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星,它们分布在银河两侧,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牛郎织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林杰的乞巧、秦观的鹊桥仙。2.出示资料,感知牛郎织女这个传说
3、故事创编的历史。3000多年前:跂(q)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hun)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1800多年前:迢(tio)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素手,札(zh)札弄机杼(zh)。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1400多年前: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rn)。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宗懔(ln)荆楚岁时记3.小结:到了现在,我们学习作家叶圣陶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篇幅更长。这个故事怎么会越传越长呢
4、?是的,老百姓在口口相传时,创造性地改编情节、人物,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这叫“创编”。正是这种创编,使得民间故事生生不息,使得民间文化源远流长。4.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故事的前半部分牛郎织女(一)。任务二:借助人物,简要复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图,并借此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再根据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给别人听。】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个传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提示:运用“带着问题读”的方法快速阅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牛郎 织女 哥嫂 老牛)2.梳理人物关系,画主要人物关系图。3.问题引导:你能借助这个主要人物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209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2课件:第4课百丈山记 .ppt
